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緬甸北部武裝衝突加劇迫使數以千計民眾逃離家園

MYITKYINA,緬甸, 9月28日(聯合國難民署) - - 上月,緬甸北部的武裝衝突迫使約1萬名民眾逃離家園。聯合國難民署擔心有更多家庭被困於滿佈地雷的衝突地區及陷入糧食短缺的困境。

過去數星期,政府軍和克欽獨立組織(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KIO)及其武裝支隊(Kachin Independence Army)(KIA) 在克欽州激戰,迫使超過8,000名和1,000名民眾分別從Hpakant和Chipwe地區出走避難。因維持了17年的停火協定中斷,衝突自2011年6月正式展開。儘管雙方多次正式會面商討,希望為該地區達成和平方案,但衝突一直持續至今。
「因為我們近村落附近發生武裝衝突,我們不得不逃走!」一名剛抵達的人士向難民署人員訴說:「因為公路滿佈地雷,我們不敢走公路,只好攀過山嶺,爬過巨石,尋找安全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能帶走任何財物。」

難民署支援國內流離失所人士的營地大部分坐落在屬於教會的土地或佛社附近。難民營為眾多新抵達的流離失所人士提供援助,相信部分人士得到當地社區收容暫住。

難民署為被困於衝突區內的家庭感到擔憂。不少平民的家畜被殺,他們又不能下田,相信他們正面對斷糧的危機。
「我們村裡有一些家庭仍留在村內,他們正處於困境!」一名剛抵達的流離失所者說。

「他們只餘少量糧食,又害怕碰上地雷,不敢下田。那地區仍持續有衝突!」另一名流徒人士說。

流離失所者表示由於該地區埋藏大量地雷,難望短期內重返家園。他們包括那些2011年中逃至營地的民眾,儘管他們的村莊已不再有衝突。

最近一些緬甸國民從中國回來,使流徙的問題更嚴重。8月中至9月初約5,000名數月前逃到中國的克欽族人被遣返。相信有更多族人將自行回家。

「我住的地區約有200個家庭。」一名最近從中國回來的男子說道:「在那裡生活很苦,他們沒有身份證明文件,被視作非法入境者,因此要時常匿藏著。他們想返回克欽州,可是沒有路費。」

難民署表示,在上述中國邊境內的民眾,他們未能提供協助。至於現時棲身於緬甸邊境附近Lwe Je地區四個營地內的1,200名回家者,難民署已給予救援物資。其中約有1,000名回家者已動身返回他們在克欽的村莊或山州 (Shan State)北部。其餘的人士因不能回鄉,只好留在克欽州。

在克欽州,救援組織互相合作,難民署主導保護國內流離失所人士的工作,並聯同當地組織,為流徙人士提供庇護所,派發基本物資包括煮食用具、塑膠帆布和毛氈,還有支援營地的管理工作。難民署也為在KIO/KIA控制地區內的流離失所人士提供支援,但由於要進入那些地區相當困難,所以難民署能給予的援助不多。至於在政府管轄地區,難民可以獲得由難民署和其他援助組織提供的基本人道援助,及根據該國制度政府所給予的免費醫療和教育服務。

「隨著愈來愈多人會來到營地,及踏入冬季克欽山區變得嚴寒,我們擔心,人道救援情況將會惡化。」難民署駐緬甸代表Hans ten Feld說道,「我們聯同其他合作伙伴要求衝突各方准許人道工作人員進入克欽各地區為所有流離失所人士提供援助。」
自2011年6月起,估計總共超過88,000名平民逃離家園。

難民署在克欽州需要應付難民人數不斷上升所帶來的人道救援需要,因此需要捐款者的大力支持。我們在2012年內所獲得的支持來自歐盟人道援助部門(European Union’s Humanitarian Aid department)(ECHO),美國和聯合國中央緊急儲備基金。

Andreas Kirchhof於緬甸Myitkyina報導

義務翻譯:Constance Wong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