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署報告:超過2萬人為求生存冒險横越印度洋
聯合國難民署報告:超過2萬人為求生存冒險横越印度洋
漁民在緬甸實兌附近的水路開動一艘船隻。不少人在這地方登船,冒生命危險離開緬甸,橫越孟加拉灣。 © UNHCR/V. Tan
日內瓦,8月22日 – 根據新一份聯合國難民署有關東南亞地區海上非法移民活動的報告估計,在今年上半年度已有2萬人冒生命危險横越海洋。當中包括不少羅興亞族人由緬甸逃離至其他地方,在途中忍受營養不良的折磨及慘遭虐待。此外,數以百計的人在前往澳洲的船上被截查。
該份報告由聯合國難民署駐曼谷的海上活動監控單位(Maritime Movements Monitoring Unit)編制,當中透過訪問、傳媒報導、夥伴機構及政府收集資料。報告集中研究難民由孟加拉灣及其他地方經東南亞地區離開的情況,並集中講述他們在途中遭受虐待,以及有關澳洲的主權邊界管理政策(Operation Sovereign Borders policy)的發展。
報告亦指出,超過7千名經海路逃亡的尋求庇護者及難民正在該地區的拘留所,當中包括5千多人在澳洲或其位於諾魯及新畿內亞的離岸扣留中心。
由於偷渡都是秘密進行,其規模實在難以估計。然而,透過訪問生還者可以窺探到這漫長而艱苦的旅程,他們由緬甸及孟加拉逃到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其他地方的經過。
報告估計,在2013年六月至2014年六月期間,有5萬3千人不定期經海路由孟加拉灣出發,人數較上年同期上升61%。繼2012年六月緬甸若開邦發生部族間暴力衝突後的兩年裡,共有8萬7千多人踏上尋求安穩生活的危險旅程,當中大多數為羅興亞族人,亦有孟加拉人。
主要的航海季節維持介乎於十月至次年三月,海面較為平靜的時間。大多數人由孟加拉的Teknaf及緬甸的孟都出發,亦有少部份人由實兌出發。一般而言,乘客經小艇駁至較大的漁船或貨船,後者每艘可容納700人。其中以男人居多,但亦有越來越多的婦女和小童。
多數受訪的乘客表示需要繳付$50至$300美元才可登船,航程一般需要一至兩星期。有些人因船隻要接載更多乘客而需要在船上等候長達2個月。很多人稱在途中一直不適,亦有未經證實的報告表示,有人因疾病、酷熱、缺乏食水及遭到虐打致死。
在泰國,航海後的生還者表示,他們在晚上要緊擠在巳有多達20人的小貨車內,被迫坐在或躺在其他人身上。他們被帶往山上、叢林、森林內或其附近的偷渡者的營地。數以百計的人被困在木欄後長達6個月,只能睡在塑膠帆布上。
他們很多都不知道需要繳付更多的金錢才可獲釋,金額一般為$1,500 至$2,200美元。他們被迫致電緬甸、孟加拉或馬來西亞的親人,要求他們透過現金、電滙或流動付款系統付款。未能付款的人會遭到毒打及長期禁錮。
經過這些苦難的生還者把「因病或身體受傷,有人在走私者營地喪生的情況」告訴聯合國難民署職員。有些人因營養不良,尤其是缺乏維他命B1,導致失去感官的知覺及因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症)而無法活動。
直至7月初,仍有233名羅興亞族人滯留在泰國的拘留所或庇護所。聯合國難民署正與其他持份者及政府相關人員商討拘留以外的其他方法。 聯合國難民署正為他們提供協助,並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有關當局合作,令兒童可以在當地的學校上課。
在馬來西亞, 聯合國難民署已接觸230名於一月至六月期間直接坐船到達的人,以及其他經水路至泰國,再從陸路經邊境進入馬來西亞的人士。整體上,共有超過4,700名羅興亞族人已經向聯合國難民署位於馬來西亞的辦事處登記,當中包括375名沒有成人陪伴及與家人分開的兒童。自1990年後期起,有3萬8多名羅興亞族人已經作出登記。
最近到達的人的健康狀況及所需的保護都是關注重點,當中很多人出現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症)的症狀。
在印尼, 60 名羅興亞族人在一月至六月期間接觸位於印尼的聯合國難民署辦事處,較上年同期下跌接近 90%。直至 2014年六月底,共有 951名羅興亞族人向聯合國難民署作出登記,當中大多數人已於前幾年抵達馬來西亞。在上半年,共有9艘船隻,共載有400多人駛往澳洲時遭當局根據其主權邊界管理政策而被截查。7艘船隻折返印尼,1艘載有41人的船隻折返斯里蘭卡,其餘1艘由印度開出,載有157人的船隻被轉往諾魯,等候澳洲的高等法院裁定如何處理。
上述的事件均於一些在保護難民方面具挑戰性的地區及國家發生。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並非1951年《難民地位公約》的締約國,而且缺乏處理難民的法律框架。沒有法律地位的難民往往在入境條例下遭到拘捕、扣留以及遣返。此外,他們無法在當地合法工作,導致很多人包括婦女和兒童陷於被剝削和脆弱無助的狀況。
"South-East Asia: Irregular Maritime Movements January-June 2014"的報告可於www.unhcr.org/53f1c5fc9.html 的網址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