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緬甸若開邦的合作耕種 消除了族群間的恐懼和猜疑

緬甸孟都縣,12月29日(聯合國難民署)– 這班人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了18個月,卻從來沒有見過面,也沒有交談。這事源於2012年緬甸若開邦發生了不同族群間的暴力事件,之後若開邦北部原本穆斯林和佛教徒共同居住的村子便一分為二。儘管他們沒有受到衝突的直接影響,村民卻活在恐懼和猜疑中。

但是他們也無法否定世世代代所接受的現實。「這個村子裡的人需要互相依靠」一個若開邦村裡的少數民族婦女Khine Myat San這樣說道,「若開邦的女人們通常在穆斯林的村子賣蔬菜,而穆斯林男人也經常受聘於若開邦家庭。」

在這全國第二貧困的縣市,水稻種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穆斯林和佛教徒兩大族群一直在農業和貿易上相互合作。幸好,他們的領導人知道保持和恢復以往聯繫的重要性,並且在一些地方逐漸恢復並加強兩方對話溝通。

作為混合「農業社團」成員之一,Khine Myat San在說起她為促進和諧環境和提高村裡經濟利益時非常自豪,她的社團今年收到了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農耕機器,部分原因是為了促進暴力事件之後相方和解和共存。而是次暴力事件已導致超過14萬人流離失所。

區域裡的生產活動可能帶來進一步的交流互動, 聯合國難民署已就這方面和許多族群負責人進行討論, 並在2014年早期召開了一場會議,使得所有的族群代表能夠著手制定互相合作的基本原則,這是一年半以來穆斯林村民第一次重踏若開邦的村莊。

回憶起那場會議,社團成員都說那是值得歡樂的一刻。「剛開始我們都害怕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看見對方,我們就放鬆了,會議也進行得很好。」社團成員Osman Johar* 說。

今天,農業社團成員在村莊管理員的房子裡聚集,指出彼此溝通的重要性和好處,他們也很感激聯合國難民署在整個過程中給予的幫助。當問到他們多久開一次會,他們看著對方並放聲大笑說:「我們每天都能見到對方,所以我們不需要約定時間開會。」

6個村莊已受助於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農業援助,並提高了收入。從今年年初開始,聯合國難民署共提供了18台小拖拉機,6台碾米機,6台收割機,12個水泵和45噸肥料,幫助了超過800名農民。

村民們以前一直依賴人力及畜力去耕作田地, 而農業機器的引進幫助增加他們稻米的產量,同時也提醒他們需要通力合作。

這個項目首要對象是那些面臨灌溉問題的社團,他們僅有少量資源在旱季時種植冬作物。像水泵這樣的設備能讓種植成本降低,並且改善灌溉問題。

因著這兩個族群積極合作的成功案例,另外有10個項目已經得到地方政府批准,所需機器會在1月運送給社團成員使用。

為了推動族群間的和解,仍然有許多工作需要做,人們期待像這樣的項目能夠播下雙方對話的種子。正如Khine Myat San觀察到的,「我們需要同心合力,如果我們孤立自己過活,就容易會有誤解,暴力事件也可能再次發生。」

* 化名,以保護被訪者

義務翻譯: Yi Zhang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