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畫布計劃
都市畫布計劃
當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為了安全被迫離開家園時,他們能帶著的往往並非行裝,而只是家鄉的故事以及尋求安全過程中的種種回憶。他們每個人背後,都有著獨特而真實的故事。然而,在奔波的過程中他們的聲音常常被人忽視,不起眼地淹沒在人群之中,甚至被噤聲。
而以藝術說故事,可給予流離失所者一個能讓他們分享故事的平台,並有助他們對外展示一直支撐著旅程的勇氣及與身處的社群重新建立聯繫,以畫作帶來視覺影響。植根於都市中不同角落的牆與空間,正正是一幅幅盛載這些故事的畫布。
計劃透過連結本地藝術家與難民合作、或由難民創作者,讓被迫流離失所者的故事或對未來的希望,可以藝術被重新演繹,並在今年的世界難民日活動中向公眾展出。 敬請留意快將推出的更多活動資料!
日期:六月至七月
地點:
- 聖佛蘭士街5號
- 皇后大道東
- 葡萄籐教會
- 𝗪𝗲 嘩藍屋
- 重慶大廈
- 香港逸東酒店
合作藝術家
Text and media
羅浩光,Bo
@imbolaw
出生於香港,其創作包括插畫、壁畫。Bo 風格偏好圍繞空間,以想像去探究城市景觀。合作過的機構包括 : HKMOA, HSBC , Hang Seng bank, DBS, Shake Shack, Pocari Sweat, Sino Group, Labconcept等。
Text and media
Erin Hung
@erinhung_studio
一名藝術家、壁畫家及作家。她以被邊緣化、受壓抑及被漠視的聲音作為創作的重心。她在工作中總是充滿熱情,通過她的藝術及文字創作展示流離失所者的不同故事,並深信「說故事」是提高社區同理心的不二之選,同時亦能擴闊自己的舒適圈。 通過十年對創傷與成癮的探索,她堅信靠著希望能培養更新文化,亦不遺餘力通過她商業、評論及公眾藝術工作提倡精神健康及多元化議題。
她擁有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柏亞姆肖藝術學校的美術學士學位,並在蘇富比藝術學院獲得當代藝術碩士學位。她曾與機Chronicle Books, Liberty of London, American Greetings, Urban Outfitters 及其他知名機構合作。歡迎到@erinhung_studio追蹤她!
Text and media
弗朗西斯科 ‧ 列蒂
自 2006 年初以來一直居住在香港這個充滿活力、兼收並蓄的城市,並在作品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他對這個城市的熱愛。列蒂的作品取材於藝術家自己的記憶意象,以旅行和探索為主題。
2005年夏天,列蒂第一次來到香港,難以形容的感受迎面而來:各種各樣的顏色、濃郁的氣味和大量的圖像,吸引他流連忘返。人們不能簡單地把這個令人興奮的大都市就這樣放進相框中,因為有些東西會漫溢出來,有些東西卻被遺漏,人們可以捕捉到細節,但他或她永遠無法捕捉到整個畫面。藝術家通過簡單而直接的形式來描繪這一點,他以具有幽默感的童真視角來塗抹,用幾近諷刺的華麗筆觸來描畫這座城市;畫家運用鮮明的色彩,捕捉香港著名海港天際線的精髓,並使之成為自己的特色。列蒂的畫徘徊於現實與幻想之間,大塊的顏料代表建築,細小的紋理色塊在城市景觀中舞蹈,給畫面以夢幻的、稍縱即逝的感覺。
列蒂用丙和油彩在帆布上繪畫,並添加拼貼元素,賦之質感和深度,然後抹上黏稠而有光澤的樹脂,進一步提高顏色的亮度。在列蒂的畫作中,他還捕捉到亞洲其他地方的色彩和樂趣,越南和峇里島鬱鬱蔥蔥的綠色、拉賈斯坦邦金色的夕陽、菲律賓深藍色的海景,而這些只是他去過和經歷過的 許多地方的一部分。藝術家將現實與魔幻世界融為一體,帶領我們感受這驚鴻一瞥。
Text and media
Kristopher Ho
@kristopherh
一名香港的藝術家及插畫家。出生於香港並成長於英國黑池,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學系,並以插畫為專業。他的藝術職涯始於2012年,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在香港出道,活躍於商業及獨立創作。自2015年起他尤其投入街頭藝術社群,並參與不同街頭藝術節,如POWWOW, BSAF and HKWALLS。他最為人稱道的特色是透過黑白雙色及複雜而精緻構圖所創作的壁畫及插畫,他的作品能在擁有強力筆觸的同時,保有精緻的細節。馬克筆為他主要用以創作插畫及壁畫的工具。他的作品於世界各地皆有展出,包括英國、意大利、香港、台灣、中、新加坡、歐洲等地。
Text and media
Taka
@ta_x_ka
我是一名目前以香港為重心的日籍藝術家。
我是VANS 亞洲區 CUSTOM CULTURE 大賽2017的香港冠軍並進入了亞洲區的總決賽。同時,我亦是Secret Walls 香港第4季的總決賽選手。
我曾為香港不少大型國際性街頭藝術節作畫,包括香港Hkwalls、馬尼拉的國際塗鴉藝術節及歐洲最大的街頭藝術節-英國的 Upfest in Bristol。
Text and media
Tony Cheng
@tonychengartist
一名出生於英國的當代藝術家,現居於香港。他早年投放大量時間追求視覺藝術的創作。他的興趣始於四歲,在幼稚園放學後跟隨一名香港本地藝術家學習,而他對細節及顏色的出色掌控能力亦在當時被發掘。
高中後他決定投身藝術學習,並以全職藝術與設計學生的身份入讀Selby Collage,及後在里茲都會大學繼續修讀藝術。
於十年前搬回香港後,他主力繪畫、繪圖以及版畫創作。他善於利用獨特的觸覺結合傳統的主題,作品因而被他的支持者及收藏家評價為當代古典派。
藝術品一覽
在與Basem的交談中,他建議我們在重慶大廈吃咖哩,當他談到烹飪和分享食物時,他似乎很興奮。這啟發了我思考不同的美食跟我們如何看待其他國家的人有多相似。它有時會讓我們感覺到威脅(就像我不喜歡吃太辣的食物),所以我們需要有開放的心態去嘗試和品嚐。在進一步探討這個比喻時,我把它命名為 “餐桌 “,因為我們是圍著餐桌吃東西的,在餐桌上意味著我們是平等的。 *為保障難民個人私隱,此處採用化名。
我想把數個概念放進我的創作中。一張抽象的人臉。這不是一個人,只是為了代表和隱喻一個生命。基加利的天際線。我加入了基加利的兩個地標,即基加利城市大廈和基加利會議中心。木薯植物。盧旺達被稱為 “千山之國”,這個圖案就代表了這一點。盧旺達國旗上的太陽。Imigongo圖案。牛角。玫瑰,因為它是盧旺達的國花。線條代表聯繫。主人翁解釋說,人們會互相幫助和關心,所以想用抽象的方式來表達。 註: 作品名稱「Ndi」為盧旺達語,意指「我是」。
我們的想法是描繪香港標誌性的天際線,同時嵌入我們所聽到的故事元素:來到香港的飛機,重慶大廈 — 許多難民居住在的地方。壁畫將以彌敦道清真寺為特徵,加上一個教堂和一個寺廟,以表明這個城市如何允許不同的文化密切並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人們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宗教信仰。一些建築和天空的圖案參考了我們研究的巴基斯坦傳統圖案。壁畫的配色方案從我們一起品嚐的美麗菜餚–雞肉比拉尼中獲得靈感,其色調為非常溫暖的奶油色、黃色、橙色、粉色和綠色。我們亦嘗試加入一些口頭禪,比如: As Salamu Alaykum或Salam Alaykum、香港、巴基斯坦、多元文化、尋求、安全、一個家、Limbo。
我想畫一幅房子的畫,我喜歡顏色,這就是為什麼我想把這兩樣東西結合起來。香港的房子與我家鄉的房子非常不同。鄰里之間的關係也不同。在香港,人們是分散的、有距離的,我很害怕。在我的祖國,人們會分享食物,敞開大門。但在香港就不會。這裡是一個比我的祖國大得多的城市,但人們並不互相傾聽。我想讓人們知道這是我對房子的看法,人們應該更多的聯繫和傾聽他人,同時,每所房子都有不同的顏色,這是安全的。
當我們接觸一件新事物時,首先會觀察那有什麼特別之處,有什麼資訊供你去了解該事物的本質是什麼,一點一滴去累積,最終慢慢地組成一個形態,成為你腦海內對該事物的獨特印象。Davido *,因為同性戀問題從小遭到歧視,得不到建立關係的機會,而他其實和我,你沒什麼分別,只是一個樂觀正面的正常人。 這作品就是Davido在我腦內的意象 。 透過經驗整個作品,希望終有一日,不再是他所說的籠中鳥 。 *為保障難民個人私隱,此處採用化名。
壁畫的重點是擺脫過去的創傷和勇於向前。由於我們是與亞洲聯合板球俱樂部合作,壁畫分為兩層。選擇老虎作為主題的隱喻,呼應了擺脫過去的力量和勇氣的想法,以及發板球時需要的力量。板球的手被看到是被克制的,然而它們在動作發生時被打破,更重申了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