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若開邦的雨季開始了- 趕搭庇護所與時間競賽!
緬甸的若開邦的雨季開始了- 趕搭庇護所與時間競賽!
位於緬甸西部若開邦的Sin Tet Maw,一位流離失所的婦女準備迎接當地的雨季。難民署及其工作伙伴趕緊於低窪地區搭起帳篷,希望可以在洪水湧到前完工。© UNHCR/V.Tan
實兌,緬甸6月3日 (UNHCR) 當熱帶風暴Mahasen於5月16日無驚無險地略過若開邦時,當地居民無不鬆了一口氣,然後再次收拾東西。當地政府表示,大約有十二萬人在風暴來臨之前已經撤離容易受災的地區,而當中為數不少的人是由於去年的種族沖突而流離失所。
大部分人都離開他們被重新安置的地方。實兌Thet Kay Pyin的校長說早前湧進學校的4,500名國內流離失所人士已於風暴來臨後,坐巴士回到他們先前Hmanzi Junction 的安置地點。
但仍然有少量人士不願意或者不能夠回到他們被撤離前的地方,擔心那兒服務不足和再有洪水湧至。
去年十月,70歲的老祖母目睹大火燒毀其在小鎮包多(Pauktaw)的房子。她與家人逃到附近Nget Chaung的養蝦場避難;到五月中旬又因風暴而離開。「我們每人支付了一萬kyat,約11元美金,摸黑坐船到Sin Tet Maw」Sin Tet Maw是一條以數小時船程便可到達的村莊。她說: 「我聽說在早前一晚有反船事件,很多人因此失蹤。」
在Sin Tet Maw,Sukina住在當地以竹子為支柱搭建的房屋,與其他剛來到的家庭為鄰。那裡黑漆一遍,而且又擠逼,他要坐到東倒西歪才能避過屋頂漏下來的水滴。雖然如此,他也不想回到Nget Chaung。
「Nget Chaung處於平地,沒有樹木,沒有遮蔭處。每當下雨,洪水便會淹沒那裡。人們很難居住於那邊。」她續說,「我們喪失了所有東西。現時我只想留在這裡。」
但是Sin Tet Maw已經承受不了早前的流離失所人潮。收容家庭的資源越見緊絀,村里到處都是帳篷。鄰村的居民並不歡迎新抵達的人,關係漸趨緊張。
由於適用的土地短缺,而且雨季又開始了,政府人士提出了折衷的方法:他們建議居民返回Nget Chaung,因已有庇護所供他們渡過雨季。
作為應對季候風的計劃,若開邦政府同意興建臨時庇護所予四萬五千名住在首都實兌附近的流離失所人士。同時間,難民署正搭建臨時庇護所給二萬五千名住在包多(Pauktaw)及彌蓬(Myebon)的流離失所者。
由當地取材興建的庇護所會以竹和木搭成,每間長屋可供8個六人家庭入住。在實兌的難民署處專家Richard Tracey說,由於政府未能提供足夠的土地給予興建流離失所者庇護所,難民署在無選擇之下只可在稻田上興建升高了的庇護所。
支柱深入地下三尺,離地面高三尺。這些升高的庇護所會以升高的人行道連接,其以交叉的結構支撐著,以保持穩定和避免倒塌。另一憂慮是強風可能會吹走鐵皮造的屋頂。為了減輕風險,工人會摺彎金屬屋頂的邊緣,覆蓋其木造的結構,穩定位置。
雨季已經開始了,但興建庇護所的工程仍然繼續。當工程完成後,身處低窪地區及簡陋居所的流離失所者便會遷移過去。
計劃首先要令人民遠離洪水的威脅,以及提供一個堅固的屋簷給他們。除此之外,還要顧及他們其他的需要。「只有庇護所是並不足夠的」難民署的Tracey說。流離失所者迫切需要謀生的機會,改善醫療保健和增加教育機會,以令他們重回正常生活。
首波的種族衝突發生了接近一年,估計仍多達十四萬在若開邦流離失所。
義務翻譯: Roy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