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埃塞俄比亞難民的新房子和新工作

在埃塞俄比亞的科貝 (Kobe) 難民營的帳篷內住了數個月後,索馬里難民 Mako和其六名兒女終於在去年搬進了竹製小屋內。© UNHCR/R.Nuri

多洛阿多,埃塞俄比亞4月8 日(聯合國難民署) – 難民營內的生活對三十三歲的 Mako 和她的六名兒女而言,意味着日與夜的擔憂和失眠。「我從來不曾在夜裏安睡。」這名索馬里難民憶述。

「即便在白天,」她說,「我外出回來也能發現帳篷遭到割裂,一袋袋的米和糖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年前,她搬進了新的庇護所。她現正身處竹製的屋子裏,環顧一屋陳設,意態自豪。「我的孩子在這裏很安全,」她顯得非常滿意,「我終於可以鎖上門窗了。」

在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南 1000 公里,就是多洛阿多地區。去年聯合國難民署及其合作伙伴在這裏的五處難民營內興建了 7,200 棟「過渡期居所」。Mako 所住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新家標誌著自緊急應對期至復原期的轉變。2011年,適逢索馬里大旱失收,聯合國的應對重點在迅速拓展三個新的營區,為近 100,000 名逃難的索馬里人提供庇護所。Mako 身處的科貝營地就是在那時開拓的。同時,還有海勒文營地 (Hilaweyn) 和布拉邁諾營(Buramino)。

新營區和典型的聯合國難民營分別不大 ── 都是一排排的營帳。現在,隨着聯合國難民署在埃塞俄比亞的南部緊急應變期結束,這些難民營已經愈來愈像鄉郊小鎮的村落了。

為難民提供更耐用、更具尊嚴的新家已成為聯合國難民署愈見優先的工作。「與其盲目的為其提供救助,不如邀請他們成為救助工作的一部份。」駐多洛阿多聯合國難民署庇護專員阿奈薩‧阿左素 (Anicet Adjahossou) 這樣說。

於是,聯合國難民處開始和其合作伙伴、難民和當地官方展開磋商,希望能以更令人信服的居所取代臨時的營帳。「經過兩個月的商議,我們最後決定先設計三個不同的模式。」阿左素說。

聯合國難民署的三方合作伙伴──挪威難民理事會(NRC)、丹麥難民理事會(DRC)和非洲人道主義行動──各建了一所過渡期居屋模型。這些模型構思甚是周詳,各種情況,包括難民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當地適用建築材料、氣候及天氣變化規律、就職機會等等,均已包含在內。

「我們代表所有難民選擇了挪威難民理事會的設計。那是一些以竹為牆或泥壁加上鐵皮屋頂的房屋。」Mako 亦是該營難民代表的一員,她這樣說。「這樣的建築讓我想起索馬里的房子。」

夏天時,多洛阿多的溫度可達 42 度。呈波紋狀的鐵皮屋頂很是適合多洛阿多炎熱的氣候。「整天都可以很涼快呢。」她說。這和帳篷不一樣。烈日下的難民在帳篷連呼吸也會感到困難。

更為幸運的是,對難民而言,新家亦為他們帶來新工作。逾 300 名經過訓練的難民和當地居民合作製造建築部份──包括支柱和屋簷──在五處難民營的工場內。另有 150 名難民和當地居民亦已受訓,可以接受房屋組裝的工作。如果他們想更快住進新庇護所,還可以自行以組裝。

目前為止,多洛阿多五個難民營的 190,000 名難民中,只有不足 20% 的人在這些新建的庇護所內。阿左素說,資源的貧乏意味着聯合國難民署未能達到其 60%入住新庇護所的目標。

與此同時,正為新居感到高興的 Mako 在做所有新居屋主會做的事──裝飾新居和邀請鄰里參觀。「我希望更多難民能享有更大更多的居住空間、隱私和尊嚴。」她說,邊向我們展示客廳粉粉紅紅、蓋在牆上地上的毯子。

「當我的孩子睡着了,我可以邀請鄰里來喝一點茶;亦或把門鎖上,共享天倫。」

Rocco Nuri 多洛阿多, 埃塞俄比亞

義務翻譯 : Kevin Siu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