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肯尼亞難民營氣候現變化 無處可避

肯尼亞達達布(DADAAB) 12月18日(聯合國難民署)──杜連.加馬(Dulane Jama)和家人在埃塞俄比亞東部一偏遠處,默默忍受了三年後,終於決定離鄉別井,期望能找到一處安居樂業的地方,免全家人死掉。

越過索馬里的一條險道,四個月前,他最終抵達肯尼亞東北部,一個收容了差不多30萬難民的散亂擠迫難民中心。這些難民大多數是為逃離祖國戰事或迫害的索馬里人。

杜連有別於其他難民──他和家人是因氣候變化及局勢不穩,而被迫離開家園。但是,越來越多人也基於類似原因而逃離家園。

國家發生衝突,特別是索馬里,令人民應付氣候轉變時更形困難。珍貴罕有資源如水及土地的需求殷切,因而引發衝突,隨之而起的遷徙、環境惡化及更多衝突事件的出現。

44歲的杜連是索馬里部族Marehan族人,族人散居全國各地。他和妻子及12名子女在近索馬里邊境的高拉海(Korahay)城蓄牧維生。直至一天,雨不再降臨,生活變得拮据。

臉上露出苦澀笑容的他說道:「埃塞俄比亞過去三年來已一直出現乾旱。」杜連續說:「我原先有50頭駱駝、30 頭牛及35雙羊及山羊的,但是牠們現在全都死掉了。」境況堪虞,因此他決定去索馬里,家人隨後前往,但是由於局勢不穩,他最後改往達達布。

杜連認為天氣是他面對大部問題的根源,但卻不知道這異常天氣,是氣候變化所致。其實,氣候變化是怎麼一回事,他是茫然不知的。

離開乾旱的家園,來到達達布後,他和家人現得面對另一個氣候變化-洪水。氣象學家們恐海洋暖化引致的厄爾尼諾(El Nino)大雨,於今年及2010年初會再次令東非廣泛地區出現洪水泛濫。

難民署及其伙伴已為洪水引發的災禍作好緊急應變措施,包括擠迫難民營內爆發腹瀉、食水傳播疾病及霍亂。厄爾尼諾大雨曾經襲擊達達布,分別於1997、 2003 及 2006年,引致極大混亂和破壞,人民紛紛要遷往較安全地方。

同時,肯尼亞北部更多人正受著旱災之苦,情況像杜連在埃塞俄比亞,及索馬里中南部分地方的家園一樣。據肯尼亞危機回應中心本月初的報導,由於過去兩年雨量少,肯尼亞人正出現飢荒。

在非洲,頻頻出現好些嚴重氣候事件,如洪水、酷熱、風暴及旱災等。氣溫上升引致農作物收成差,是非洲過去十年衝突頻生的導火線。

應付這些極端氣候變化及其後果,往往非人道機構的能力及範圍所及,但是,難民署及其伙伴於推行長遠策略項目期間,也在一些地方如達達布,盡力紓緩氣氛變化帶來的短期影響。

近日,在達達布逗留了兩個月的難民署水務及氣候專家狄尼斯.什雷斯坦(Dinesh Shrestha)解釋道:「為了即時處理厄爾尼諾的情況,難民署正在營地重點處放置沙包,例如地面鑿孔、醫院、醫療站,並改善高危地點的排水設備。」

他續說,難民署現正研究長遠策略項目,包括再植林、水利灌溉及引用沼澤、堤壩、水井水源的可行性,以便供難民及達達布附近社區百姓蓄牧之用。

狄尼斯指出,「研究這些項目費力需時,並有賴捐款者大力支持,方可成事。」12月16日他置身於達達布的伊科( Ifo)難民營,當天,下了兩個鐘頭滂沱大雨,令營地出現數尺水深,難民被迫把救援包擱在樹上,在及腰的水中澗水而行。

而杜連只專注眼前,對洪水的來臨,他務實地想:「倘若是神的旨意,那是不能倖免的。」

李安迪( Andy Needham)肯尼亞達達布報導

捐款熱線: (852) 2388 3278
捐款户口: 匯豐銀行 502-393333-001
支票捐款: 抬頭請寫「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或「UNHCR」,郵寄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380 號逸東一樓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