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開咪」改變命運

故事

「開咪」改變命運

2014年05月03日

簡單如「開咪」的一個動作,改變了部分難民接收資訊的模式。

 

烏干達的 Nakivale難民營是非洲最大的難民營之一,庇護著56,000名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布隆地及索馬里的難民。資源貧乏反令難民發揮創意,將別人眼中的垃圾化為有用的廣播工具。

「直至去年,當有事情需要宣佈,工作人員會用大聲公在教堂外面公佈,讓難民知道。」26歲的剛果難民André憶述,一年前如何在難民營裡發佈資訊,但這種方法也有限制:「只有住在鄰近教堂數十名難民能及時收到資訊,其他人則無法接收了。」

能否及時接收資訊,對於這個位於烏干達西南面的難民營非常重要。在這個龐大的難民聚居地,常常要尋找失散兒童,或一些難民遇到困難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尋其他人的協助,這裡很需要一個有效率的廣播方式。

正因如此,André希望藉「開台」提高資訊流通的速度。從廢棄的電子零件中找尋材料,經過多次測試,終於製成了一個簡單的無線電發射器,廣播能覆蓋方圓五公里,令可接收資訊的難民人數提升至數千人。他為電台命名Radio R.E.SA (Radio Evanvelique Sayuni)。

在開台初期,電台的節目主要是分享音樂、健康教育及社區資訊為主。當社區傳染病開始在營內蔓延時,André透過「開咪」提醒聽眾要注意衛生,大大提升了公眾的衛生意識。後來,聽眾們也希望在電台節目上發放一些浪漫訊息,André就想到「購買廣告」計劃。

André解釋:「一個4分鐘廣播訊息的收費為500烏干達先令(約為港幣1.55元);有人曾願意付12,000烏干達先令(約為港幣38.75元)廣播較長訊息。」當電台開始有收入,André和朋友大受鼓舞,更加努力開發新節目。

現時,聯合國難民署正協助電台向烏干達政府申請公共廣播牌照,讓電台可覆蓋更廣泛地區,André則為電台添置重要的廣播設備,希望有一天,電台能成為烏干達最有名的「難民自營」電台。

* Like UNHCR Innovation Fans Page,了解更多創意發明如何改善難民的生活

延伸閱讀

德國紀實攝影師Anne Ackermann鏡頭下的Nakivale難民營
在烏干達Nakivale難民營的遙距法庭

文:覃詠欣-聯合國難民署公眾教育及傳訊主任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