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剛果兒童開始他們成為孤兒和難民後的生活

基索羅(Kisoro),烏干達(Uganda),11月15日 (難民署) – Emmanuel的人生有一個糟糕的開始︰出生僅三天的Emmanuel已成為當地,一個沒有任何跡象能達至持續和平的地區,的其中一名孤兒及難民。

為了逃離最近於鄰近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發生的衝突,嬰兒的母親在他出生的前幾天正趕路前往烏干達的基索羅地區。不過連日趕路使這名39歲的母親筋疲力盡,她在分娩時死亡,而Emmanuel亦立即被轉送到一間位於基索羅波特村(Potters Village)、由教會辦理的兒童危機中心。

自四月,北基伍省發生的衝突起,當地引發了許多逃亡潮。而在那超過40,000名難民之中,大部分都是孩子。當中有幾個比較年幼的孩子都身處於與Emmanuel 一樣悲慘的情況下,Emmanuel 的爸爸和他5歲的哥哥在衝突中失散,而至今都還未重遇。

幸好,Emmanuel仍有兩名姐姐(分別是10歲大和18個月大)和外婆Madarina。不過這位年老的女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她的孫子,所以Emmanuel被難民署介定為有特別需要人士。「由於他失去了兩名父母,所以難民署會留意著他的程況。我們成為了他的『家長』。」在位於基索羅的難民署作前線工作的Gabriel Katende說。

「如果我可以為18個月大的孫兒(Emmanuel的姐姐)提供牛奶,我可以照顧她,但是我沒有能力照顧新生的孫兒。」Madarina說,她為Emmanuel的安全和現時被照顧的情況感到非常安心。「如果他現在和我一起生活,他好可能已經夭折了。」這名65歲的外婆補充道。

考慮所有發生的事情,他母親既可以成功前往烏干達,並及時在一間位於基索羅而有妥善設備的醫院產子,而非在叢林中生產;這其實是一個奇蹟。這是一個又長又危險的旅程,她從家鄉基查加(Kitchanga)走到烏干達,途經許多山、森林。

逃難的旅程在Madarina的腦海中重播。「那時,在晚上,我們在房子裡,我們聽到槍聲。」她說,她很記得她、她那懷孕的女兒和她兩名分別10歲和18個月大的孫兒離開的情境。兒子則與外公留在當地,因為他的母親和外婆都不能夠照顧他,他至今仍是下落不明。

外婆於第二天離開。「我和我的女兒於一個混亂的地方再次重遇。在到達Itongo以前,我們在森林行了接近9個小時;在Itongo,一輛氣車幫助我們,戴我們至邊界線。

一個星期以後,她的女兒產子了,不過這個旅途實在太艱辛了,她雖然通過了這次考驗,但卻去世了。舉行過一個小型的葬禮後,她被安葬於基索羅境內。「10歲的孫女曾經問她的母親在那裡,我向她解釋她的母親已經離去了。」Madarina表示。

Emmanuel悲劇似的人生會持續下去;由於他的外婆和姐姐即將遷至距離基索羅北部350公里,位於Rwamwanja的難民營,他很快便會餘下自己一個人生活。為了應付最近的跨境難民潮,這個於本年4月開放的難民住所現時為26,000名剛果難民提供住所。

但可幸的是,Emmanuel現時在波特村受到很好的照顧,那裡有許多關心被遺棄的嬰兒、年輕母親和貧困學前兒童的人。「我們認為波特村是Emmanuel生活的最佳地方,因為那裡將會是Emmanuel在尋找到長期的解決方案以前的臨時避難所。」難民署的Katende解釋說。

波特村的負責人Jenny Green表示這個小嬰孩是中心裡最年幼的,他在出生3小時後便抵達中心了。「雖然他是年幼,但不致於年幼至有生命危險。我們餵他吃奶,又在晚上陪著他。」義務兒科護士Emily Davies解釋道。「波特村的目的是把家庭聯繫至一起。我們正努力的為Emmanuel做到最好。」她補充說。

Reverend Green認為讓Emmanuel和其他被遺棄年幼的小孩與他們的家人生活是最佳的方法。「我們希望可以繼續和Emmanuel的外婆保持聯繫。當剛果的戰亂得以平息之後,我們會與難民署觀察一下,看看他的叔叔或姨姨是否願意照顧Emmanuel。」

波特村的負責人表示,在他們能夠與嬰兒的親人尋找到一個能恆久地解決Emmanuel生活問題的方法以前,他們仍會面對許多的挑戰。「我們會努力。長期來說,如果他居住在這裡,我們會努力幫他尋找收養家庭。」

Céline Schmitt在烏干達基索羅報道

義務翻譯:Eunice Li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