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年輕蘇丹義工無私奉獻 支援埃及難民獲表揚

故事

年輕蘇丹義工無私奉獻 支援埃及難民獲表揚

Nada Fadol 在亞歷山卓經營一個由年輕人主導的社區中心,為難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和技能培訓。
2024年11月25日 切換語言:
© UNHCR/Christina Rizk

Nada Shayeb(右中)身處於埃及亞歷山卓、由Rouh Initiative經營的社區中心所舉辦的藝術治療課程尾聲中

在近日一個星期三的早上,一班主要來自蘇丹和敍利亞的難民,擠滿了位於埃及北部地中海城市亞歷山卓Rouh Initiative中心的候診室。 

正午時份,大約60位患上不同疾病的患者經已得到照料。對於31歲的蘇丹難民Nada Fadol而言,這又是忙碌的一天。自去年4月蘇丹戰爭爆發、大批難民湧入埃及以來,她一直在經營這個多功能社區中心。 

中心由Nada和她的朋友將一間擁有3個房間的公寓改造而成,為難民和尋求庇護的人士提供一站式支援。埃及紅新月會的醫療車隊每月都會來訪兩次,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和檢查。   

「我們一直盡我們所能來支付租金和營運費用。」她解釋道。 

「Rouh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靈魂,因為無論我們是來自[哪個國家],敍利亞、蘇丹或是埃及,我們的靈魂都是相連的。」 

與人分享一分為二的三文治

Nada 曾經親身體會到流離失所的痛苦。2015年底,她獨自來到亞歷山卓,除了帶著一顆重建生活的決心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然而,適應新生活並不容易。既沒有工作亦無法繼續學業,Nada對於整天待在家裡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她決定利用自己的技能,為社區裡的敍利亞難民兒童補習。 

「孩子們經常問我:『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字怎樣讀?』『我怎樣做才能做到?』所以,我決定把他們聚在一起,開始在家裡為他們提供教育。」 

她的義教服務很快就在社區中被傳揚開去,越來越多人尋求她的幫助。於是,她和其他年輕難民一起創立了Rouh Initiative,並邀請了更多人參與幫助難民。 

Nada 認為,回饋他人的精神深植於蘇丹文化,而從小父母就教導她這個道理。 

Nada 正在亞歷山卓Rouh Initiative社區中心與同樣是蘇丹難民的Hamad Mohamed Abdelkader交談,在旁的是該組織的統籌員Marwa Azhary Sayed Hegazy(左)。

Nada 正在亞歷山卓Rouh Initiative社區中心與同樣是蘇丹難民的Hamad Mohamed Abdelkader交談,在旁的是該組織的統籌員Marwa Azhary Sayed Hegazy(左)。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只帶一份三文治上學;我們總會多帶一份,以防有人沒有食物。」她說。「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明白提出『我沒有食物』有多為難。為了讓沒有食物的人不覺得尷尬,我們會把三文治切成小塊與大家分享。」 

當數十萬名蘇丹難民因戰亂逃往埃及時,Nada立即號召亞歷山卓的難民與收容社區的年輕人,與她一同幫助那些被困在南部邊境小鎮阿斯旺的家庭。   

她的兩個朋友先行前往阿斯旺評估情況,並與當地的年輕人建立聯繫。在返回亞歷山卓後,團隊立即開始籌款。 

「我們從[亞歷山卓的]民眾籌集資金,然後把資金送到阿斯旺的朋友那裡,他們負責購置飲料和食物,並分發給抵達邊境的難民。」她說。 

作為當地第一批提供救援的義工,Nada和她稱之為團隊的朋友們,成功幫助了數百名難民。除了提供熱食和現金援助之外,他們還為兒童、病人和老人安排與當地居民配對,為他們提供臨時居所。 

家人失散 

在去年四月之前,Nada從未想過家鄉會陷入如此惡劣的局面。她的母親和兩名兄弟姐妹因尋求醫療援助,於戰爭爆發前幾天來到埃及,然而她的其他家人卻被困在蘇丹,被迫分開逃難。 

迫切希望尋回家人的Nada,建立了一個Facebook群組,與其他尋親者分享資訊。透過這個群組,她找回了姐姐,繼而找到了父親以及其他家人。雖然她的部份兄弟姐妹已經與她和母親在埃及團聚,但其餘家人仍被困在蘇丹。 

這個群組吸引了數百人加入,一直幫助大家尋找仍被困在蘇丹的親人。 

隨著蘇丹戰爭踏入第二年,而且沒有結束的跡象,至今已有約50萬名蘇丹難民在埃及向聯合國難民署尋求援助。 

面對如此龐大的難民數目,許多援助機構資源均變得緊絀,令像Rouh等團體為難民所提供的社區援助和心理支援更為重要。 

為表揚Nada無私奉獻和援助難民的決心,她獲選為2024年聯合國難民署中東和北非區域南森難民獎得主。 

「獲得這個獎項讓我非常高興。」她滿臉笑容地說。「我甚至無法形容此刻的心情。」 

當她得知這個還未對外公佈的消息時,她正於中心內。「我張開嘴,很想大叫,於是從樓梯跑到街角一處大喊『啊!』然後像沒事發生一樣回到中心。」她笑著道。 

家、和平與愛   

待中心的最後一批病人和醫生離開後,房間開始重新佈置,為當天的下一個活動作準備,這包括為年輕女性提供編織和帆布袋製作培訓,以及隨後的成人和青年藝術治療課程。 

大部份活動都由年輕難民義工提供,如24歲的Khalida Abas;她在今年3月抵達亞歷山卓時曾獲Nada的幫助。「我很感激Nada接納我來到這個國家。」她說。「我現在每星期會教導年輕女性製作帆布袋兩次。」 

「Nada就像我的姐姐。」她補充說。「我全心全意地愛她。她就是我的榜樣,我總會向她尋求建議。」 

當日最後的是一場文化聚會。不論埃及人、敍利亞人和蘇丹難民都會帶著水果和自製傳統食物前來參與。空氣中彌漫著新鮮咖啡的香氣,以及從手提揚聲器播放的蘇丹音樂。年長人士會坐在房間後方的窗前,年輕人則與穿著色彩鮮艷蘇丹傳統長袍的Nada和Khalida,一起在中央輪流跟隨著音樂而舞動。 

「大家都很期待這個活動。」Nada說。「我們每兩星期就會舉辨一次,一起慶祝、跳舞、分享美食,播放有關家、和平與愛的歌曲。」 

她希望她的工作最終能擴展到埃及以外,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盡能力來幫助他人,」她說。「為何我們不在有需要的國家尋找義工呢?不論身處何方,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那將會是一件美妙的事。」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