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將至,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面臨新挑戰
冬季將至,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面臨新挑戰
流離失所者守望相助!35歲的納蓮於今年較早時間逃離頓涅茨克的家園,她在卡哥夫流離失所者的物資中心擔任義工,向比她更不幸的逃難者分發救援物資。© UNHCR/R.Kostrzynski
烏克蘭卡爾哥夫, 12月4日 ── 數十名慌張發抖的男女老幼,聚集在烏克蘭東部城市卡爾哥夫(Kharkiv)一幢建築物外。其中一人阿沙達說:「我聽聞這裏將會分發禦寒衣物。」他原本居住在頓涅茨克(Donetsk)附近,由於今年初炮火迫近其家園而離開,來到卡爾哥夫。
在口耳相傳下,大家都紛紛前往由聯合國難民署協助成立的Kharkivskaya Stantsya支援中心。這裏的工作人員向因衝突而離鄉別井的人派發日常必需品。現時,烏克蘭有多達49萬人流離失所,分別前往國內其他地方尋求庇護。
烏克蘭政府軍和親俄武裝部隊的衝突自今年初以來持續不斷,尤幸卡爾哥夫的戰火於今年四月底後已轉趨平靜,並成為流離失所者的逃難天堂。雖然九月份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可惜衝突並未停止。
在Kharkivskaya Stantsya,工作人員向前來尋求幫助的人派發了禦寒衣物、毛氈、食物及兒童用品。現時烏克蘭全國已計劃成立 40多個救援物資中心,救援人員正與時間競賽及籌備有關物資,希望在冬季正式到來之前派發防寒用品。
阿沙達一邊排隊領取物資,一邊解釋:「我們在7月29日逃離家園的時候,匆忙間只拿了隨身之物,主要是夏天的衣服。現在真的很寒冷,這些衣服根本不能保暖。」
還有很多人經歷相同的情況,他們都一同湧到物資中心。踏入十一月下旬,每天有一群又一群的人到來Kharkivskaya Stantsya中心,並花上數小時去排隊領取物資。工作人員安排排隊的人分批,每次讓五人進入中心,向他們派發麵粉、大米、禦寒衣物、毛氈,以至嬰兒用的尿布等。
物資中心不只帶來有需要的人,也有不少人到來擔當志願者,他們決定在危難時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當中,有些志願者本身也是流離失所者。
35歲的納蓮較早時由頓涅茨克逃到這裏,她說:「當我來到卡爾哥夫的時候,根本沒有人來幫助我們。我是自願到中心幫忙的,我已厭倦了呆坐一旁,這顯得我一無是處!。」
現在納蓮已成為哈爾科夫市分發中心的義工。在11月的同一天,當阿沙達在中心外排隊領取物資之際,納蓮則在中心內工作,埋首於衣服裏,尋找合身的大褸及冬天衣服,分發予難民。
當地人也挺身加入義工行列。麥山是一名哈爾科夫居民,在衝突期間,他的公司倒閉了,其後成為中心的志願者。「我相對其他人來說,已經很幸運。」他一邊說,一邊在維持中心外排隊人潮的秩序。「我失去了我的工作,但是這些人失去更多──家庭、親人,甚至希望!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幫助他們。」
聯合國難民署的區域代表Oldrich Andrysek被納蓮和麥山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他說:「我沒有見過公民社會有這樣的反應。我曾經在南斯拉夫和格魯吉亞見過相似的危機。在烏克蘭,人們只要聽到號召,便會應前來幫忙。」
其實,這批烏克蘭志願者,都不約而同受到慈善團體及國際社會的啟發,站出來幫助正在受苦難的同胞。熱心人士相繼捐出10,000件冬季服裝、10萬條毛氊和360卷用來修理庇護所屋頂的塑膠帆布。
納蓮說:「有一件事讓我很高興,在面對困難的時刻,不單來自烏克蘭國內的軍隊來營救那些身處水深火熱的人。看看地板上的包裹,有些是來自德國、英國,甚至美國。」麥山補充:「我會盡我所能幫忙。我覺得這是公民義務。一些人為我們在戰爭中作出貢獻,我們就幫助那些受戰火所波及的人。」
義務翻譯:John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