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南蘇丹:首當其衝的氣候危機受害者

故事

南蘇丹:首當其衝的氣候危機受害者

2023年11月30日
在本提烏附近,一條受堤壩保護的道路穿過洪水,一直延伸到地平線。© UNHCR/Andrew McConnell

Nyeritea Kay Nakney帶著她的四個孩子搭上一艘搖擺不穩的獨木舟,而她兩個外甥則靠長木棍及鏟子擺渡船隻穿越洪水。

他們渡過的地方從前是一片旱地。如今,只見樹梢冒出水面。老舊的鋼鐵結構、電線桿和茅草屋的殘骸訴說旱地的曾經。

South Sudan. Newly displaced family

 

因為洪水的緣故,Nyeritea Kay Nakney、她的四個孩子和兩個外甥,被迫離開已淹沒的家園,並抵達本提烏。© UNHCR/Andrew McConnell


由離開已淹沒的村莊三小時後,他們慢慢靠近一座大型護土牆,這個堤壩暫時阻擋了洪水,為南蘇丹聯合洲北部城市本提烏境內流離失所者提供了一個休息的地方。

South Sudan. Newly displaced family

 

一名聯合國難民署人員協助Nyeritea Kay Nakney和她的家人從獨木舟著陸,抵達本提烏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 UNHCR/Andrew McConnell


南蘇丹經歷了連續四年的歷史性豪雨,雨水淹沒了一切,由農田、祖屋至道路,將本提烏變成了一座島嶼。約近36萬人因洪水而逃離本提烏。他們現時生活在水位線下、受堤壩環繞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堤壩包圍著本提烏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 UNHCR/Andrew McConnell


現時主流的氣候變化討論仍集中於地球的宜居度,但對被困在本提烏的居民而言,這是他們正面對的現實。

57歲的Nyepini Gator是其中一位受困的居民,她站在一群剛穿越洪水而全身濕透的婦女中,在過去的五小時,她們一直於水中採摘睡蓮。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Nyepini Gator站在一群剛回家的婦女中間,她們手中捧著從洪水中採摘的睡蓮。 © UNHCR/Andrew McConnell


Nyepini來自 Tong 村,而村莊早已被洪水深深包圍,化為一座島嶼。

即使她的房子奇蹟地在原地屹立不倒,然而,周遭的景象相比Nyepini童年時代已是今非昔比。這裡的居民世代以牧畜為生,並靠耕種作食物來源。 Nyepini回憶道:「我們曾經擁有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生活富裕。」


「我們曾經擁有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生活富足。」

— 57歲的Nyepini Gator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Nyayier Nyang Nai (圖左)與Nyawura Gatuak Ngech(圖右)一起採集睡蓮。© UNHCR/Andrew McConnell


現在,她與其他婦女除了會整天在水內忙碌,亦會收集一些乾柴和蘆葦,以便搭建房屋和存放糧食。她們在水中亦會結伴同行,不僅是為了保護人身安全,同時亦確保能在有人被水中潛行的毒蛇咬傷時提供即時協助。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一名婦女位於Tong村的家中,將壓碎的睡蓮攤開到陽光下曬乾。 © UNHCR/Andrew McConnell


Nyepini會將收集回來的睡蓮種子放在太陽下曬乾,然後將它磨成粉,用來製作一種名為 「Walwal」 的當地小食。

她的名字在當地語言解「洪水」,而她出生時正值洪水氾濫並因此為名。南蘇丹一直經歷著季節性洪水氾濫的情況,而洪水通常會在旱季退去。然而,近年洪水情況達至史無前例的規模,更無任何要消退或下降的跡象。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婦女搬著一捆捆由洪水淹沒Tong村四周所收割回來的蘆葦。 © UNHCR/Andrew McConnell


Nyayiel Riek Jal Wuor兩年前逃離了她所屬的村莊。她的家族世代往來以放牧為生,而她曾以養育牛隻並種植高粱。

洪水發生後,她曾試圖留下來。然而,當洪水漲至她的小屋時,她決定賣掉了一頭牛以換取一艘獨木舟,並帶著自己的四個孩子一同划向本提烏— 一個相對安全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South Sudan. Displaced by floods

 

當Nyayiel Riek Jal Wuor的小屋被淹沒後,她決意帶着四個孩子逃到了本提烏。 © UNHCR/Andrew McConnell


除了收集及販賣柴枝外,居民在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內幾乎沒有其他謀生的途徑。面對洪水的侵襲,Nyayiel和其他婦女不得不長途跋涉以尋找旱地去拾柴,使她們在出外的途中面臨極大被性侵犯的風險。

與此同時,她所居住的村莊持續受洪水淹沒,因此她無法回家。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一名婦女在Tong村附近的一棵枯樹上砍柴。 © UNHCR/Andrew McConnell


南蘇丹是非洲最脆弱和最不安全的國家,並極度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每年約有一百萬人受到洪水的侵襲。在非洲其他地區,乾旱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同時干擾農作物的生長週期,繼而加速了遊牧民族與定居社群之間的衝突。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洪水奪去了數十萬牲畜的性命,Tong村僅存的少數牛隻。 © UNHCR/Andrew McConnell


現時蘇丹所面臨的危機為本提烏人民帶來了更多困難,畢竟他們本已在努力應對失去家園、社區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習俗所帶來的問題。蘇丹更是本提烏主要的物資供應來源,這場衝突切斷了蘇丹糧食和其他物資的供應,導致本提烏最近幾周的物價飆升。

當被迫逃離暴力衝突的蘇丹難民開始返回聯合州,他們卻發現曾經居住的土地已經被洪水淹沒,再也無法居住。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許多難民只能在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的有限空間中露宿。

South Sudan. Thousands fleeing Sudan violence make for UNHCR transit centre

 

剛從蘇丹返回的Eliza(身穿紅色上衣)在鄰居的幫助下,於倫克邊境附近的聯合國難民署緊急臨時中心搭建了一個容身之所。自2013年從本提烏逃離後,她再也未曾返鄉,並現計劃重新回到那裡。 © UNHCR/Andrew McConnell


「他們正在回到一個極度脆弱的國家。」聯合國難民署駐南蘇丹副代表Juliette Murekeyisoni表示:「我們密切關注這一切對社區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已經受到暴力衝突和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

隨著雨季即將來臨,情況預計將進一步惡化。在本提烏,聯合國難民署與其合作夥伴一直在修建排水系統和興建更高的堤壩,為雨季做好準備。聯合國難民署亦支持社區成立堤壩修理委員會,並向他們提供培訓和所需的工具。


「他們正在回到一個極度脆弱的國家。」

— 聯合國難民署駐南蘇丹副代表Juliette Murekeyisoni

South Sudan. Years of flooding leaves thousands permanently displaced in Bentiu

 

從遠處可見一條受堤壩包圍的道路,可通往本提烏的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 UNHCR/Andrew McConnell


事實上,Nyepini大部分的鄰居已逃往本提烏的其中一個營地。在即將來臨的雨季,若然水位持續上升的話,她也不確定還能待在Tong村多久。

她說:「接下來的事將取決於上帝。我想留下來,因為這裡是我的家,是我祖先的土地。」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