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逃離馬里北部的衝突,國內流離失所者為生存而奮鬥

巴馬科(BAMAKO), 馬里, 12月12日(聯合國難民署) – Hidjaba想盡辦法要照顧她的家人。還有大約二十萬的馬里人像她一樣,在不同的武裝組織與政府軍在一月爆發衝突後,為了遠離戰火被迫離開家鄉。

「為了餵飽我的孩子們,我什麼都願意做。」她今年45歲,從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煮東西,給他的孩子們吃,也在街上賣食物賺錢。「有時候我的孩子們早上必須空著肚子去上學,因為我沒有足夠的錢買穀物。」

Hidjaba 的家庭與其他約四萬七千人,同為落腳於巴馬科的國內流離失所者。 總計約有十九萬八千六百人被迫離開家園,來到首都及Segou、Kayes、Koulikoro、Sikasso及Mopti等地區。

他們在金錢、食物、及庇護所各方面有大量的需要。聯合國難民署在Mopti 城已經提供給上千個家庭日用品方面的協助,當地約有四萬名國內流離失所者。聯合國難民署預計需要一億兩千三百五十萬美元的經費幫助馬里的國內流離失所者,以及逃離到鄰國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及毛里塔尼亞的馬里難民,但目前只收到七千一百五十萬美元捐款。

聯合國難民署駐馬里的代表Marie-Antoinette Okimba說:「捐款者一般比較不願意幫助分散在城市環境中的難民,這些難民比在難民營更難追蹤及提供協助。但是這些人們急需我們的協助。我們需要經費才能提供必須的協助,以及雇用所需的人手。」

Hidjaba帶著她的七個孩子,在五月圖阿雷格反叛組織佔領Gao城後離開當地,當時那裡才在一個月前被Ansar Dine 伊斯蘭激進組織佔領。她的丈夫是個司機,加入了自衛組織,在一次埋伏中身亡。

失去了家庭生計的主要依靠,加上不安全的環境,讓Hidjaba決定帶著她的孩子來到首都,像許多其他國內流離失所者一樣,在這裡租房子或是投靠親戚。Hidjaba原本寄住在朋友家,現在租了一個沒有水電的房子,每個月租金大約四十美金。鄰居們常常幫助她,有時也付錢雇用她洗衣服。

政府慈善機構及其他人道救援組織,例如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定期分派食物給首都內的國內流離失所者,但是目前還沒有整體的規畫,確保他們能定時得到所需的食物。目前已經有好幾個針對巴馬科的援助計畫正在評估當中。

國際移民組織(IOM)及由聯合國難民署與多個國際和當地的人道救援組織所組成的馬里人口移動委員會(Malian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Movement)近期調查發現,巴馬科的國內流離失所者有百分之五十八來自廷巴克圖(Timbuktu)地區,還有百分之三十八來自Gao地區。

自一月份以來,百姓不得不忍受著一波波的暴力。隨著幾個組織陸續佔領北方的大城鎮,衝突也隨之劇烈。有些百姓默默忍受著混亂與掠奪,有些百姓相信暴力會持續發生而決定離開,也有些仍然對維持一個統一的馬里抱持希望。

流離失所的生活是相當不穩定且複雜的,流離失所者常南北奔波,回到家鄉查看他們房子、田地、與親友的狀況。許多人無法負擔帶著妻兒一起到巴馬科,也有些人將他們的孩子託付給在巴馬科的親友,確保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

新的衝突不斷爆發,讓更多的百姓離開馬里北部。這些國內流離失所者們告訴聯合國難民署的工作人員,他們離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聽到了風聲,即將會有地區軍事部隊進駐北方,展開收復此地區回歸政府控制的行動。

對53歲的Mustapha來說,Ansar Dine伊斯蘭激進組織的槍手在八月那次的造訪,是促使他離開Gao地區的原因。槍手們到了這位領袖的家,命令他加入他們的行動。他回憶說:「我因為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被他們帶走。」他們在城郊把他放下,並威脅將對他不利。隔天Mustapha 就帶著他的家人離開前往巴馬科。

他說: 「叛軍在抵達一個村落或城市的時候,總是先找上當地的領袖。但是我拒絕加入他們,散布他們的理念。」在抵達巴馬科後,Mustapha 與他兩個妻子及八個孩子投靠了他的表親,在40 天後才有了自己的地方。

Mamane 是巴馬科當地居民,他目前收留了十八名國內流離失所者。他說: 「這些離失所的人不能永遠寄人籬下,但同時他們沒有經濟能力租自己的地方。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們露宿街頭。」

Helene Caux在馬里巴馬科報導

義務翻譯:Pei-Ling Lee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