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難至實兌,悲傷難眠,渴望和平
逃難至實兌,悲傷難眠,渴望和平
實兌,緬甸, 12月18日(聯合國難民署) - -六個月前,55歲的Misho還在打算提早退休,可是,如今她只希望有瓦遮頭。今年6月緬甸西部若開邦爆發社區間的暴力衝突,導致數以萬計民眾被迫逃離家園。Misho是其中之一。
她憶述她生命遭逢劇變當天的情況,「那天下午我正在煮食,突然聽到叫喊聲『火燭呀!火燭呀!』。我立刻走到外面,拖鞋也來不及穿上,足部被地上的碎玻璃割傷。那天晚上我們在一座清真寺借宿,當時我在想我會被嚇死。」
只是一夜之間,那位信奉回教的寡婦失去她在當地一個若開邦家庭任職已八年的煮食和打掃工作。她還失去在路旁經營的食檔,她所飼養,為她供應雞蛋的母雞。如今,她只有一張毛氈和睡蓆,暫時在首邑實兌郊區Chaung營地搭起帳篷為家,與女兒同住。
「晚上十分寒冷,但我沒有其他衣服可穿上保暖,」Misho說,但她感到慶幸,「我們很幸運,早來到這裡,現時已沒有空間再收容後來的民眾。」
近期抵達的民眾包括一些受十月新一輪武裝衝突影響的村民和一些原先寄居當地社區的流離失所人士。由於接待的家庭無力繼續提供援助,他們只好前往難民營求助。因營地已非常擁擠,一些民眾只好在路旁搭起臨時帳篷棲身。
在各個緊急救援組織中,聯合國難民署作為提供保護、庇護所、營地統籌和管理的最主要組織,已一直與政府合作,尋找合適地方以收容現時棲身難民營外的民眾。
「現時首要工作是讓所有民眾有棲身之所,」聯合國難民署駐實兌負責人Maeve Murphy說,「我們與有關當局合作以確保現正搭建的營地能符合國際標準,特別是要依照對庇護所的有關要求。」
聯合國難民署今年除了在實兌的營地搭建帳篷作棲身之所外,也建造了263間以竹枝作牆身,以鐡造的波浪形屋頂的臨時庇護所。每一間「長屋」庇護所能容納8個家庭。
58歲的Kyaw Hla是Hpwe Yar Kone營地管理員,他與20個家人住在一所由政府建造的「長屋」。由這個營地到實兌需45分鐘車程。雖然營內有足夠的庇護所,但其他設施和服務則短缺。他希望食物分發站能比較接近營地;他更表示他的家人自六月至今未曾吃過肉和魚,他感到難過。
營內的婦女表示需要正式的沐浴的地方、衛生用品和煮食用具。現時她們是共同使用一些煮食用具。
聯合國難民署負責人Murphy明白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人員對前往持續有社區衝突的地區工作,猶豫不定。他說,「我們繼續倡議民眾應可獲得較好的食用水,較多的衛生設施,婦女用的獨立浴室和流動醫療室以提供醫療護理。」
在另一個「長屋」Ma Gyi Myaing營地,基本服務已完備,但61歲的Ngine Saw Htet仍難以入睡。他感到悲傷,他的房子只燒剩四支柱,能招徠回教徒和當地若開邦顧客的電池充電店舖也失去了。
「最初的十天,我無法入睡,」他皺著眉說,「現時心情慢慢恢復過來,但當周遭一片寂靜時,我內心仍會感到恐懼。我擔憂未來的日子,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經濟支持,我難以再營商。我和家人得完全依靠援助以維持生活。」
在Chaung營地那方,Misho有著相同的擔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禱告,」她說,「我祈求可盡快回家,有一間正式、安全的房屋,可以再工作。我祈求若開邦社區再現和平,大家和睦相處。」
Vivian Tan於緬甸實兌報導
義務翻譯:Constance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