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利亞藝術家將受戰火摧殘的窰洞轉化成藝術工作室
敍利亞藝術家將受戰火摧殘的窰洞轉化成藝術工作室
藝術家雷姆在一間改裝的工作室製作油畫。這間工作室由於高樓底和擁有充足的空間和光綫,故此非常適合作畫。雷姆正以白、啡、黑和灰繪製她的畫作,因為她認為這些色調可以呈現她的絕望和無助的感覺。© UNHCR/E.Dorfman
7月11日,黎巴嫩阿列伊(聯合國難民署) – 當瑞格哈妲馬迪莉(Raghad Mardini)第一次到貝魯特山頭,看到奧斯曼這個山頭裏的窰洞時,便看到了這裏的發展潛力。瑞格哈妲在敍利亞時曾受訓為土木工程師,故此她知道如何修復這間在1975-1990年黎巴嫩內戰時被催殘的窰洞。
瑞格哈妲亦知道年輕的敍利亞藝術家因內戰被迫流離失所,所以瑞格哈妲希望能夠幫助她們。當這些窰洞完成復修而又暫時空置,瑞格哈妲決定將藝術家與這些復修好的窰洞串連起來。
阿列伊的這間藝術工作室有着高拱形的天花,充足的光綫和空間。瑞格哈妲認為這些美麗的古舊建築能成為藝術家完美的工作室和庇護所。故此她成立了亞列伊美術宿舍(Art Residence Aley, ARA)。
瑞格哈妲在2008年到黎巴嫩工作,所以2011年3月份敍利亞逃亡潮開始時她已在黎巴嫩。現時有愈來愈多年輕藝術家為避戰火而越過邊境逃亡。
他們的院校都被炸毀,家園和工作室都被掠奪和已付諸一炬,意味着這些藝術家都無法再作畫謀生。瑞格哈妲知道有很多藝術家都受制於狹隘的環境而無法再製作新畫作,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制肘。
亞列伊美術宿舍開始時只有一位藝術家參與。「我希望這裏能成為存在於異國中的敍利亞工作室,有着敍利亞的氛圍和感覺。」瑞格哈妲解釋,「自此,每個月都有新的藝術家加入了。」
瑞格哈妲談到很多藝術家抵達這裏之前都有超過一年沒有工作,故此都躍躍欲試和充滿創作意欲。「過去他們受到環境上、情境上和心理上的制肘而無法繼續創作,所以我希望能為他們提供食宿、物料和資金援助。我為他們提供了安全的環境令他們能安心創作,我告訴他們可以用任何方式創作一些能表達他們所見所聞的作品便可以了。」
雷姆也索芙和希巴阿拉卡特是這裏24位藝術家的其中兩名,已在這裏住了一個月。雷姆曾經很喜愛活用各種顏色創作作品,但現時只會用白、灰和黑。她描繪了敍利亞的小朋友,在她的畫作中,他們的未來都黯淡、沒有色彩、沒有希望。這些小朋友的眼睛都是緊閉的,像是睡了或已死了。
希巴則喜愛用紙、綫和各類編織物在她的帆布畫上。她在一個裁縫家庭中長大,從12歲起已經開始用不同的物料進行創作。當她和她的丈夫及孩子逃離敍利亞後,她已有一年沒有創作。在她國家發生的各種暴行令她的創作思維被封閉。
亞列伊給予她一個毫無妨礙的環境去創作,讓表達她心中一些激烈的感覺。她開始使用一些立體素材去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一個如小孩般的人物,被綫所糾結出的棺材所拘禁。
其他正待完成的作品包括:有著抽象面孔、由繩綫糾結而成的人像,象徵了在敍利亞戰爭下的剪影。
瑞格哈妲認為亞列伊這裏的藝術家都有着不同的創意性突破。一位藝術家嘗試他一生人中的第一次作畫;一位藝術家則不再從畫而轉而戶外創作;一位藝術家則不斷描繪死亡,以表達他最近的經驗。她認為這些都是戰爭和流離失所給藝術家帶來的影響。
藝術家要在這裏逗留的條件之一是:留下一件她們的作品以供公開展覽,並在訪客留名簿記下他們的經驗。「這裏的時光很寶貴,多謝信任我們」一名藝術家留字,「這裏令我猶如回到家中」另一位藝術家留言。
瑞格哈妲認為亞列伊這裏的避難所提供了一種很獨特的氛圍,「這裏令我們想起了敍利亞的故鄉,我們仿如回到敍利亞般。在這裏,我們可以交流意見,建立友情和溝通渠道。藝術家都能在這裏找到無限的可能性。」
艾琳娜多爾曼在黎巴嫩亞列伊報導
義務翻譯: Mark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