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住在尼亞美的難民掙扎求存

尼亞美,尼日爾,11月1日(聯合國難民署) – 今年年初,奧馬(Omar)仍在馬里的廷巴克圖(Timbuktu)讀書,準備成為一名法文教師;現時他是鄰國尼日爾的其中一名難民,在城市裏當裁縫師以維持家人生計。

奧馬從沒想過在馬里以外過活,然而當今年1月馬里北部爆發政府軍與圖阿雷格軍的衝突,這個西非國家迅即陷入亂局,造成超過200,000人逃到鄰近國家,例如布基納法索、毛里塔尼亞和尼日爾。

自從與圖阿雷格叛軍締盟的伊斯蘭勢力控制了廷巴克圖,並在當地實施苛刻及嚴厲的政策,包括限制女性與男性一起工作,以及禁止民眾聚集。今年4月,23歲的奧馬決定與家人離開。「我不能再留在廷巴克圖,」微馬說:「這不再是相同的世界。我希望來到尼亞美可以逃離那些事,找一份工作過活。」

大部份來自馬里的難民都在尼日爾較偏遠及荒蕪地區的難民營定居下來,奧馬卻與另外約6,000名馬里人選擇到尼亞美,很多因為有親戚住在城市內,亦有像奧馬般希望在這裏找到工作機會。然而這個「準語言學家 」只能降低就業要求,接受任何他能獲得的工作。

奧馬與另外七個馬里難民同住在城內Zabarkan區的一個房子,妻子、小孩和叔父則住在附近一個倉庫的後院。倉庫主人容許他們居住,條件是由他們負責看守設施。「在這種環境下居住並不理想。」奧馬表示。

奧馬續指,很多來到尼亞美的難民本來是教師、店舖東主、學生或牧羊的農戶,因為馬里北部局勢不安全及受到嚴重破壞難以如常生活,只能來到這裏找工作。這些大部份時候不為人注意的「城市難民」當中,很多都會把他們賺到的錢寄回仍留在馬里的家人,但有其他人連養活自己也成問題。

奧馬靠當裁縫師勉強維持到生計。他的堂姊法圖瑪(Fatouma)正在照顧剛出世的嬰兒,便把縫紉機借給奧馬。在生意不俗的好日子,奧馬每天能賺到大約10美元。

奧馬的朋友有些會在公共供水站,用塑膠容器儲水,透過分發給附近的商舖及家庭收取費用。然而這不是簡單的工作,39歲的阿拉辛尼(Alassane)每天從早上5時開始工作,走大約8公里,僅為了每日約5美元的收入。

雖然這份工作是阿拉辛尼熟悉的,傳統以來亦一直由區內的馬里人擔當,但他希望有一份更充實及意義的工作。阿拉辛尼在尼日爾河岸上的家鄉城鎮Gao,在一間非政府組織裏教授語言,但這間非政府組織因安全理由已經撤出。

「但我依然要維持生計,這項分發食水的職業正好給我機會,養活留在Gao的妻子和四個小孩,亦要在尼亞美購買食物生存下去。」阿拉辛尼解釋道。

聯合國難民署照顧的1,000萬名難民中,超過一半是「城市難民」。他們的需要跟全球其他地區、住在難民營或收容中心的難民不同。

Rahinatou Kanta Ibrahima-Daddy是一名聯合國難民署保護專員,她表示難民署相當關注像奧馬和阿拉辛尼等城市難民的福利,以及他們能否在「城市森林」裏生存。部份人難以獲得醫療援助及接受教育,他們的人權也需要更多保護及資訊。「聯合國難民署新的登記行動將於十一月展開,屆時我們應該能夠更容易分辨他們,解決他們的需要。」她提及城市難民時表示。

雖然生活依然艱苦,奧馬仍然覺得他做了正確的選擇來到尼亞美。「這裏的生活充滿挑戰,但我希望與家人一起,多於留在難民營;住在城市較容易融入一個新的國家,」他說:「回鄉的前景並不樂觀,所以我希望在尼亞美給自己一個機會。」

尼日爾目前收容了大約61,900名馬里難民,戰亂亦令超過3,100名尼日爾國民由Gao回鄉。然而尼日爾也過着艱難時期,包括面對食物短缺,以及8月遭逢了一場破壞性的洪水。

By Charlotte Arnaud in Niamey, Niger

Charlotte Arnaud於尼日爾尼亞美報道

義務翻譯:Chun Kin Chung, Vaso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