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蘇丹難民驚惶失措,空手逃離邊境危險地帶。

聯合省,南蘇丹,12月30日(聯合國難民署)- 炸彈不斷從Kordofan南部上空墜落,20歲的沙哈拉*清楚聽到她居住的村莊遭受轟炸時發出的隆隆巨響。她即時抱起兩名孩兒便離開她位於Nuba山區Lehemid鎮的家,一直奔向另一個市鎮。

他們其後來到Al Reika鎮,但不遠處仍不時傳來轟炸聲。村莊一個接一個的遭受轟炸,她無奈一次又一次的逃往他處。她先後到達Tamanya,Angola,最終跨越南蘇丹邊界,進入Yida地區。那裡已有成千上萬的難民在樹旁搭起茅屋暫住。沙哈拉說:「我們已一無所有。在途中,我們不斷向前跑,跌倒了,再站起來,繼續向前跑。」

當他們稍覺安全時,不幸地在11月10日一架Antonov型轟炸機出現,在Yida區上空盤旋三個圈後,便開始向地面轟炸,人們四散逃亡。兩枚炸彈落在營地周邊的小徑上,而另外兩枚則在較遠處墜落。但是一枚卻落在一所臨時校舍的正中央,人們急忙撤離所有孩童。沙哈拉忘不了當時人們極度驚慌的情況。「人們倉惶逃生,走進市集和叢林裡暫避。」她說:「我們一些同伴在樹林裡躲上數小時。」事實上當營地受襲時,約600名學童逃離該地,希望避過空襲,但至今一些學童仍然失蹤。

每當沙哈拉憶起當時的情景,內心又再次充滿恐懼。雖然在Yida有食物供應,但想到會隨時受襲,那種恐懼令她受不了。她實在十分擔心自己和兩個孩兒的處境,於是數天前她帶著孩兒離開Yida,登上了一輛朝南方開往聯合國難民署在Pariang的臨時收容中心的貨車。「在這裡我們當然感到較為安全,」她說:「如果在Yida我們感到安全就不會到這裡來了。」

聯合國難民署及其合作伙伴一直為現時棲身Yida營地2萬多名難民的前景表示擔憂。鄰近邊境地區軍事衝突不斷升溫,使無辜的民眾生命安全益受威脅。聯合國難民署仍繼續為Yida營內難民提供緊急支援,但與此同時,難民署也設法勸服他們遷往較南地區,那裡已有多個重置營地準備妥當,為他們提供援助。

聯合國難民署及其他人道救援組織要進入Yida營地也絕對不容易,事實上是困難重重。他們不能把食物空運至營地,只能用空投方法。在雨季時,那裡彷如窪地。人道救援工作人員先要乘坐直昇機或小型飛機到達距離蘇丹邊境約50公里的Kuinger村落,然後把帶來的物資放在摩托車或拖拉機上,從Kuinger運送到Yida營地。雖然後期建設了一所簡陋的飛機場,使進入營地比已往容易,但當進入4月雨季時,要前往難民營仍然是十分困難。

跨越邊界的軍事衝突是一大隱憂。聯合國難民署駐南蘇丹代表Mireille Girard在一間悶熱的茅屋裡與一些棲身於Yida營地的難民領袖商議一些需慎重考慮的事項。他們圍起來坐在塑膠椅上或鋪上稻草的床上。難民領袖表示現時身處的地方,較接近邊界另一方的家園,他們感到安心。Girard理解他們的感受,但她也清楚知道儘管南蘇丹當地社區樂意接待他們,可是一旦衝突跨過邊界波及營地,當地社區根本沒有能力保護他們。她表示難民們在Yida營地只應作短暫的停留,他們最終需要遷往已為他們安排的較安全的難民營。

「我們仍會繼續提供基本援助,例如:食水和藥物,」Girard說:「但是我們著實為你們在未來數星期裡的安全而擔心。現在就下決定吧,否則就會太遲了。讓我們現在就動身吧,那麼,我們可以把支援工作做得更好。」

難民開始陸續撤離這個不安全的營地,儘管過程緩慢。在Pariang營區,已架起了約56個帳蓬,供150多人入住。附近的水塔為難民提供食水,而聯合國難民署合作伙伴Intersos已接手管理營地的工作。那兒敞大的場地可容納多達800人,而帳篷已準備就緒。教育方面的專才亦已抵達,準備開展工作。

2,800多名寄宿生不久將會在重置營區安頓下來。他們與老師們一起逃離Kordofan南部戰區後,來到Yida營地棲身。重置營區備有多種設施,包括作教學用途的設備、食水供應、衛生設置和醫療護理。難民在營內更可開發耕地和以其他方法謀生,讓他們減少對援助的依賴,在返回家鄉重建家園前也能夠過正常的生活。

*為保障上述個案人士,只用上假名。

Greg Beals與Vivian Tan於南蘇丹Unity State報導。

Beals是一名作家及記者,他現正駐東非為聯合國難民署工作。

義務翻譯 : Constance Wong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