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從油公司到苦難 難民署助泰工人離開埃塞俄比亞營

離開埃塞俄比亞營後, Buntha Mkewyu 變快樂了。© 聯合國難民署/P.Rulashe攝

埃塞俄比亞阿蘇沙(ASSOSA) 12月12日(聯合國難民署)在埃塞俄比亞的遙遠一角, 是逾9千名來自蘇丹青尼羅州難民的棲身地,可當中一男子的鬱結是逾常。65歲的Buntha Mkewyu多個星期以來,在Tongo難民營內,和其蘇丹朋友們一塊兒吃住,但明顯地,他是格格不入的。

原本來自泰國的Mkewyu, 2007年往青尼羅州Maganza 鎮的一間油公司工作,豈料今天置身難民營中。今年10月,蘇丹武裝軍(SAF)和蘇丹人民解放軍-北隊(SPLA-N)的戰火升級,他只好逃亡。

混亂中,他被蘇丹人民解放軍-北隊一組士兵載他往40公里遠、仍屬青尼羅州的丁多羅(Dinduro)。因其中一名士兵知道另一間外資公司,他們叫該公司的經理照顧Mkewyu, 表示衝突不涉及其他國籍。

在那兒,他遇到一名24歲蘇丹人John Borl Akol, 二人很快成為好友, Akol還當他的翻譯。 Mkewyu不諳英文,二人交談,只靠手勢和他在蘇丹,半桶水地學曉的一點當地語言。為盡量遠離戰火區,他們與一羣在丁多羅的印度工人一起往科穆克(Kurmuk)。可是不久,附近一巿鎮不斷遭受空襲,令他們陷於戰亂 。

這次, Mkewyu和同伴逃往鄰近的埃塞俄比亞。印度朋友向自己國家的領使求助之際,他卻求助無門,因埃塞俄比亞沒任何泰國官方代表。於是他與 Akol、其他蘇丹同事一塊兒,向埃塞俄比亞政府難民及遣返事務行政署 (ARRA),及聯合國難民署尋求保護及協助。

「作為第三國人士, Mkewyu並非尋求庇護、難民或無國籍人士。也不是國內流離失所人士。」難民署保護主任卡度賀積娃(Nigora Kadirhodjaeva)說。 「但因人道立場,難民署會協助非正規屬委託範圍的人士。我們已替他在Tongo難民營登記,這樣他可受惠難民所得到的服務。」

Mkewyu與Akol 共用一個難民署帳篷,「他沒甚麼要求。 鄰居請我們一起用膳,並儘量照顧他。他雖然飽受挫折,仍著重尊嚴,會自行煮食,及洗自己的衣物。 」

緊接是與難民署、埃塞俄比亞政府難民及遣返行政事務署 、 Mkewyu在喀土穆(Khartoum)的僱主,及在蘇丹及泰國的泰官員之間,無數電話及電郵往來,以確保他在埃塞俄比亞得到幫助,及安排他離開Tongo的事情。

難民署的卡度賀積娃多次,往距機構阿蘇沙前線辦事處120公里的Tongo營地, 跟進協助Mkewyu離開埃塞俄比亞和Tongo及確保他人身安全的文件。

「我們都不太擔心,」她微笑說。「每個人,包括他的難民鄰居,都請求難民署助Mkewyu回家, 他們不察覺我們在背後,就這事情努力着。」

11月24日, 難民署收到大家引頸以盼的消息。在阿的斯阿巴巴(Addis Ababa)的埃塞俄比亞政府難民及遣返事務行政署,己授權營地發出許可,讓Mkewyu 往首都。卡度賀積娃選擇親自發放這好消息。「像有無窮的動力,」她回想道,「我急不及待告訴他,想知道他的反應!」

Mkewyu聽到消息後,仍木着臉。 但從他低頭,在自己臉前拍掌,已充份表露他的如釋重負及喜悅。當Akol和鄰居上前祝賀他,和他擁抱朋友時,他便笑了, 可知他們僅餘數小時共聚。

Akol給Mkewyu翻譯最後一個口訊說,「他十分感謝各人, 從協助他人身安全的人士, 到埃塞俄比亞政府、 在Tongo的難民們,和所有合力助他離開的各個機構。」

縱使看着朋友離開是傷感, Akol仍補充道,「我替他高興。 蘇丹的衝突與他無關。他恰巧於錯誤的地方和錯誤的時間出現。 雖然會掛念他,但是在他回泰的首程送別他,我還是開心。 」

露蘭舒(Pumla Rulashe)於埃塞俄比亞阿蘇沙報導

義務翻譯 : Eva Ho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