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我於25年前首次探訪羅興亞難民 - 但今天情況已截然不同

故事

我於25年前首次探訪羅興亞難民 - 但今天情況已截然不同

聯合國難民署Caroline Gluck憶述她25年前,第一次探訪位於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並回顧四分一世紀的變化。
2018年03月15日 切換語言:

 

最近一次回到英國,我在家裡發現了一盒黑白照片。這是25年前,我當記者時在孟加拉拍攝的照片。

 

 

那年1993,我正從緬甸(當時仍稱作Burma)返國途中。那時,我正在做關於羅興亞難民的專題,他們正承受巨大被遣返的壓力。

那是一個非常緊張的時候。當地的孟加拉人經常抗議,敦速政府盡快遣返難民。

今年已是2018年,我剛剛搬到孟加拉。現在,情況截然不同。

 

 

在Nypapara難民營,我遇見了Mohammed Jakariya,他是我25年前探訪的同一批難民,兩個月前他又再逃到孟加拉,。Mohammed因近期緬甸的暴力事件再次逃離他住的緬甸Raimya Ghona村。「他們燒毀了我的房子,殺死了我的兒子。所以我們要再次離開。」

41歲的Mohammed向我述說25年來的變化。「孟加拉人明白我們所經歷的,並視我們為他們穆斯林的兄弟。」

「現在,我們擁有的是權利。」

「我需要被尊重。」

「現在,我們擁有的是權利。」Mohammed說。「如果我要回國,我必需得到公民身份認同。我需要被尊重。」

「我告訴孩子們:我們在這裡,而我們必需留在這裡,直至事情有改變。我很後悔之前選擇回國。我該一直留在這裡。在這裡,我們才安全。」

 

 

20多年前,難民的條件嚴峻。他們的竹棚雜亂地砌在一起,亦不能享受任何服務。這麼多年後,我最記得的,是人們眼裡和臉上的絕望,好像他們已完全放棄了希望,他們像是最不被需要的人。他們曾面臨暴力和迫害,在家園被否認他們的身份證和公民身份,然後在孟加拉也顯然不受歡迎。

 

這麼多年後,我最記得的,是人們眼裡和臉上的絕望。

 

當年,有近四分之一的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國。由於公眾情緒希望迅速解決事件,遣返於1994年開始。但暴力並沒有停止。多年來,羅興亞人繼續逃往孟加拉國,尋求庇護和安全。

然後,去年8月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大量難民湧入孟加拉,當時超過688,000羅興亞人在短短幾週內遇到了縱火、強姦和酷刑的可怕故事,其中包括Mohammed。

 

 

今次到訪難民營,讓我極度震驚的是難民營規模之龐大。雖然人們生活在困難之中,但他們嘗試在高低起伏和充滿泥濘的土壤上起竹子屋。儘管條件極具挑戰性,但青少年在放風箏,在用自製的雪橇滑山坡。有些小攤檔開始出現,一些具生意頭腦的難民售賣雜貨,提供洗衣服務,和手機充電服務。

今次的探訪令我有一點不同的感受。今次,他們並不絕望,而且人們充滿韌性和團結。

 

今次,他們並不絕望,而且人們充滿韌性和團結。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