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籍的難民逃到達巴西亞馬遜的心臟地帶
不同國籍的難民逃到達巴西亞馬遜的心臟地帶
馬瑙斯(Manaus)是一個位於全球最長的河流之上的城市,到訪當地著名的亞馬遜劇院。©聯合國難民署/ J.Galvão
馬瑙斯,巴西,10月24日(聯合國難民署)-手持地質學的碩士學位的Carlos*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擔任採礦工作,一直生活無憂,前途無限。
然而今天,他的家鄉位於浩瀚海洋的另一端,他現在亞馬遜的中心以教授法文為生。這位難民對現身處馬瑙斯的聯合國難民署的職員說:「無依無靠的生活簡直是種折磨。」
2009年兩批對立的民眾因魚塘管理問題引起激列爭議,Carlos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派往調停糾紛,採礦事業因而立即停頓。該次爭議最後令成千上萬的民眾離開厄瓜多爾的北部城鎮。
在談判過程期間,Carlos被指袒護一方,他開始擔心日後的生活,於是先逃往鄰近的剛果共和國暫住,然後以人身安全為由,計劃遠走他鄉,重過新生活。
他在家人的朋友的協助下,先經南非逃往南美洲,經過錯綜複雜的旅程,最後到達巴西的馬瑙斯。
當他到達這個繁榮的都市時,他得到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在馬瑙斯流行的旅遊網誌Paris of the Tropics發現當地有不少尋求政治庇護的非洲人和亞洲人。一直以來,在巴西居住的難民一般都為區內平民,但駐馬瑙斯的聯合國難民署職員卻發現過去兩年抵達巴西的「區外居民」為數不少。
這段期間,約有40名像Carlos一樣的「區外居民」在以馬瑙斯為首都的亞馬遜地區尋求庇護。 大部份的「區外居民」為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年輕男性,當中亦有不少來自孟加拉,伊朗和斯里蘭卡。
來自巴西的社會工作者Rosa Zanchin指,大部份尋求庇護的「區外居民」均以政治或宗教理由離開家園。不少逃往厄瓜多爾等地後,以陸路或海路經秘魯或哥倫比亞前往亞馬遜地區。
Zanchin指很多到馬瑙斯的人士想前往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居住。她續稱:「有些則想留在馬瑙斯過新生活。」
天主教馬瑙斯總教區明愛的負責人Isaías de Andrade神父指,有數個因素令其他大洲的難民和新移民前往巴西。 「隨著巴西上升的國際地位,它已成為一個熱門的收容國家」。他亦指馬瑙斯的地理環境和高開放度的邊境令馬瑙斯成為一個新移民考慮的主要路線區。
但「區外居民」需面對一連串的挑戰。除社會、文化融合和學習葡萄牙文的困難外,有些尋求庇護人士對自己能否獲得難民身份有所存疑。
即使是被承認的難民亦難以融入當地社會。Carlos能說葡萄牙文,但他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當地人的圈子。他亦很難找到足夠的工作維持生計。「我是一個地質學的碩士生,但我現在只靠教授法文為生。此刻我找不到一份工作的薪金能讓我活得有尊嚴。」
聯合國難民署駐馬瑙斯的外勤人員一直關注Carlos等人士的福利,難民署亦為剛抵步的尋求庇護的人士提供法律援助。聯合國難民署與明愛合作, 提供緊急的人道支援服務,並開辦就業訓練班和語言進修班,協助難民和尋求庇護人士融入社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能自給自足。
現時在巴西的聯合國難民署代表Andres Ramirez表示,世界各地的民眾不斷因衝突和迫害逃離家園。他指出巴西境內收容多過77個國籍的難民根本不足為奇。
據官方統計,巴西現有約4,500名難民,其中64%來自非洲,22%來自美洲,約11%來自亞洲。安哥拉、哥倫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利比亞和伊拉克均為不少難民的原居地。
總括而言,巴西亞馬遜北部地區和阿克雷州現收容約140名難民(主要為玻利維亞人)和約2,000名來自海地及不同國籍尋求庇護的人士。
*名字因安全理由更改
Janaína Galvão在巴西馬瑙斯報導
義務翻譯:Ada F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