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運動員將組成難民殘疾人奧運代表隊參加東京殘奧會
六名運動員將組成難民殘疾人奧運代表隊參加東京殘奧會
六位運動員入選難民殘疾人奧運代表隊,將出戰 2020 年東京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奧會)的游泳、田徑、獨木舟和跆拳道項目,在世界最大的舞台上發光發亮。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殘奧委員會)於七月七日宣佈難民殘奧代表隊的名單,當中包括一名女性和五名男性,他們都在自己的運動項目中有出色的表現。他們當中有些人在戰爭中受傷,亦有些人在流離失所期間經歷了改變其一生的傷害或疾病。
首位女性難民殘奧選手出戰擲棒比賽
阿麗亞·伊薩是第一位女性難民殘奧運動員,也是隊伍中最年輕的成員。今年 20 歲的她是一名敍利亞難民,現居於希臘。她將參加擲棒項目的比賽——這是為無法握住標槍、鉛球或鐵餅的運動員設置的專門項目。
阿麗亞四歲時因感染天花而大腦受損,以致身體和智力受損。在父親患癌去世後,她 17 歲那年在希臘的學校發現自己對體育的興趣,現在她已開始參與國際比賽,最近的成績是在 2021 年世界殘疾人田徑歐洲錦標賽中獲得第四名。
阿麗亞表示投身體育的決定對她來說至關重要,使她感到更強大和自信。她表示:「我想告訴所有殘障兒童的父母:不要把孩子藏在家裡。 要鼓勵他們參與體育。」
• 另見:國際殘奧委員會宣布東京殘奧會難民殘奧代表隊六位選手名單
兩名泳手從運動中找到希望
「我無法想像沒有體育的生活。」
阿巴斯·卡里米是隊伍中兩名游泳選手之一,他是一名阿富汗難民,現居美國的勞德代爾堡,今年較早前更成為了聯合國難民署的支持者。他天生缺少雙臂,在家鄉因殘障和種族而受到歧視,被迫逃到土耳其。他在當地以難民身分生活了四年後,獲安置到美國重建新生。
阿巴斯在其他賽事中已經贏得 8 面獎牌,包括 2017 年墨西哥城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銀牌,並有希望在東京再下一城。他說:「我相信我有潛力登上殘奧會的頒獎台。我認為難民運動員登上頒獎台有莫大意義,因為這可以為難民帶來改變、鼓舞和希望。」
另一位在泳壇爭奪榮譽的選手是來自敍利亞的易卜拉欣·侯賽因。2016 年,他代表史上第一支由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組成的二人獨立殘奧隊參加里約殘奧會。現居希臘的易卜拉欣在逃離敍利亞時,因為嘗試幫助一個受傷的朋友而被炸彈炸傷,導致右腿膝蓋以下需要截肢。
易卜拉欣從小就熱衷於游泳,並表示參加殘奧會是夢想成真。他說:「我希望每個難民都能有機會參加體育運動。我無法想像沒有體育的生活。」
透過獨木舟暫忘殘障重拾自信
隊伍另一名成員阿納斯·阿爾·哈利法,同樣來自敍利亞。他於 2015 年經土耳其逃到德國,並於當地從事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在 2018 年,他從兩層樓高的建築物摔下導致脊髓受傷,使他只能有限度地活動及感覺下肢。
2020 年,在他的物理治療師的推介下,阿納斯開始參與殘疾人獨木舟,並遇上前奧運會獎牌得主作為他的教練。有賴他的努力和教練的支持,阿納斯的技術突飛猛進。他說:「每當接受訓練時,我都會透過體育發現,我有潛能可以完成很多事情,這令我短暫忘卻殘障。體育讓你覺得你不再有任何殘障。」
難民殘奧隊先驅再戰東京殘奧
「現在看到更多的運動員參與其中,真是太好了。」
沙赫拉德·納薩傑普爾是里約獨立殘奧隊的另一名成員,他將在東京再次參加鐵餅投擲比賽。患有腦癱的他出生於伊朗。在更換到殘疾人田徑運動之前,他曾經參加乒乓球運動。2015 年移居美國後,他聯絡國際殘奧委員會建議組建里約殘奧會難民代表隊,最終更獲取參加殘奧會的資格。
作為難民殘奧代表隊的先驅之一,沙赫拉德對參加東京殘奧會的難民代表隊擴大到六名成員感到鼓舞,他說:「當你擁有一個團隊時,你會得到更多的關注。現在看到更多的運動員參與其中,真是太好了。我希望隊伍的規模在未來幾年越來越大。」
跆拳道選手傳授運動予下一代
最後一名隊員是帕爾菲特·哈基齊馬納,他將從盧旺達的馬哈馬難民營前往東京。在逃離布隆迪的衝突後,他一直住在盧旺達當地的難民營。他 8 歲時在一次襲擊中失去了手臂,他的母親也在這次襲擊中喪生。後來他開始學習跆拳道,現在他除了參加國際比賽,同時也在難民營教授難民兒童。
帕爾菲特認為,跆拳道提倡的尊重、友誼和競爭等價值,幫助他在新的國家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解釋:「難民們擁有的東西不多。但體育運動可以幫助他們忘記煩惱。」
一眾來自音樂、體育、文學、戲劇和影視界的名人,包括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通過影片宣佈殘奧會難民代表隊的名單。運動員們將以國際殘奧委員會的旗幟在東京參賽,並將在 8 月 24 日的開幕典禮上作為首支進入日本國家體育場的隊伍。
這支隊伍將代表全世界逾 8,200 萬名被迫逃離衝突、迫害和人權侵犯的人,包括當中的 1,200 萬名殘障人士。這些殘障人士在獲得援助和機會上往往面臨更多風險和障礙,當中包括體育活動的參與。
聯合國難民署正與國際殘奧委員會合作,支持難民代表隊參加東京殘奧會,並與運動員一起倡導建立一個所有被迫流離失所者——無論殘障與否——都能平等參與體育運動,並在各個層面建設共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