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與歷史人物對話

故事

與歷史人物對話

2013年03月06日

工作佔人生一大部份,回望過去,慶幸每份工作都有美好的回憶、認識很多好人及好玩的人。加入難民署工作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更多香港以外的事。每次探訪難民營總有些難忘的回憶,趁未忘記寫下一些吧。

2010年四月,在泰國 Mae Sariang 難民營內遇見來自緬甸的難民Mar,她在仰光是一位小學教師,在2007年的袈裟革命(或稱番紅花革命)中,為抗議汽油加價至民不聊生,跟隨僧侶上街。在人潮中,站在她前面的年青人突然中槍倒地,她和幾個人聯手抱著傷者到醫院搶救。自此以後,她常感到被人監視,為了兒子的安全,決定和丈夫逃到泰國難民營尋求庇護。

在難民營內基本生活可以維持,但苦無工作機會,生活不能依靠自己能力,是最磨人心志的。 Mar 希望可以安置到其他國家,因為她覺得在難民營內仍不安全,一河之隔的緬甸邊境樹林間中會傳來槍聲,她估計是士兵開槍阻止難民越過邊境。

袈裟革命發生時,我加入難民署只有數月,還在學習及摸索的階段,眼見保護組的同事非常緊張,我單純地以為袈裟革命發生在緬甸,我們身處香港何需緊張?保護組的同事說,當一個地方發生衝突、暴力,必然會引起難民逃亡,勢必會影響鄰近國家及地區的安穩,難民署會監察事件發展及準備救援物資,隨時幫助背井離鄉的難民。

當 Mar 說著她故事的時候,我感覺像和一個歷史人物對話,可以了解更多在大事件背後平民百姓的想法和遭遇。難民是國家歷史的一部份,只是我們常以『他們』或一個數字簡單地概括,其實每個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生命,他們都有一個故事。

和Mar說再見的時候,心頭壓著一塊大石,平民的生命多麼卑微,無論你爭取的是什麼、過程多和平,政權面前仍是一隻易碎的蛋。

文:聯合國難民署籌款經理 成淑嫻

延伸閱讀

難民電影節電影: 緬甸錄像

2007年緬甸發生了僧侶上街的事件,由於新聞封鎖,外界對國內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只有靠一群錄像義工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僧侶及民眾示威的片段,運出國外經國際傳媒將訊息傳返國內,景況令人震驚。

 

(本文是個別同事的觀察。有關文中提及的事情和難民署的相關工作,誠邀您参考難民署的網頁和印刷資料。為保護難民身份,文中所用的是虛構名字。)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