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所有孩子,包括逃难、流离失所的孩子,皆可享有游玩和就学的权利。在这个理念下,联合国难民署与当地人道组织举办游乐班,训练当地工作人员运用积木带领孩子参与活动,协助他们在战火经历中重新建立自信。积木由乐高基金会(LEGO Foundation)赞助。
色彩缤纷的乐高积木(LEGO),在黎巴嫩的难民营发挥着不一样的力量:每一块积木成为打开孩子心窗的钥匙、开解孩子忧郁的心、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为同伴带来不一样的赞美,为孩子重建自信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叙利亚腥风血雨的战争里,孩子往往因在家乡目睹至亲被杀害、尸骸遍野的景象,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他们表现抽离、沉默不语、害怕黑夜,出现焦虑及忧郁等症状,过去的经历成为孩子的梦魇,窒碍他们成长。这些症状更伴随他们逃离家乡。现时,逾52万名叙利亚孩子逃到邻国黎巴嫩逃避内战,这些孩子渴望自己能在邻国慢慢重拾战前的生活节奏,积极参与贝鲁特青年中心的活动。
15名13岁的青少年在青年中心里围成一圈,正用一块块积木砌成一座高塔。导师充分运用积木的特性,让他们借积木的力量开始重建生活的第一步──沟通及赞美。导师带领活动时,指导青少年取得一块积木后,先向邻座的同伴说一句赞美的话,才可将手上的积木放到塔顶上。赞美的字句愈多,眼前的积木塔就可砌得愈高。各人都向同一目标进发,眼前的塔就快要触及天花板了,赞美的声音不绝于耳。
导师认为:「孩子总是害羞无比,尤其要赞美身旁陌生的孩子。我们相信他们总能在每一个人身上找到值得赞美的地方,例如声线、头发等。孩子们开始后,赞美的角度也层出不穷。」
当孩子热身后,导师运用积木的不同颜色进一步指导青少年运用肢体语言。导师指示他们:「取得黄积木要拍手,绿积木要拍打大腿,红积木要用双手拥抱自己。」肢体语言将孩子的隔阂打破,重拾人与人之间自战争开始以来几乎已被遗忘的快乐。
参加活动的孩子穆罕默德在积木的帮助下改变不少。他曾是个非常内向,经常独处的孩子,这与他的过去有关。两年前,他只身来到黎巴嫩,无处可逃,只能在街头蹓跶长达四个月。他忆起往日的生活:「在街上蹓跶,我学懂照顾自己,只要找到遮蔽的地方,就充当成我当晚的睡床。」
由第一天参加活动开始,导师观察到穆罕默德的改变:「刚开始时的几个星期,他非常内向,不发一言。现在,他好像另一个人一样,散发着自信,而且愿意帮助他人,也愿意融入其他朋友圈子。我们觉得他的未来一片光明。」用积木作为媒介,令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重拾自信的特质,更可发展出待人接物的技巧。穆罕默德也观察到自己的改变:「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认为我会喜欢积木,当我发现我可以用积木来表达自己,现在我非常享受整天砌积木的时间。」
纵使孩子们身处异乡,无亲无故,但借着积木渐渐脱离战争的阴霾,发展潜在的自信和沟通技巧,对他们融入当地社区也有莫大帮助。
我们相信:所有孩子,包括逃难、流离失所的孩子,皆可享有游玩和就学的权利。在这个理念下,联合国难民署与当地人道组织举办游乐班,训练当地工作人员运用积木带领孩子参与活动,协助他们在战火经历中重新建立自信。积木由乐高基金会(LEGO Foundation)赞助。
现时,逾320万名叙利亚平民逃离叙利亚的战火,被迫逃到其他国家,成为难民,当中逾半为18岁以下的孩子。截至10月22日,超过113万名难民逃到邻国黎巴嫩,半数为孩子。带着战火伤痕长大的孩子,倘若未能处理心理阴影,会对下一代的社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因此,难民署的工作人员与合作伙伴一同在黎巴嫩境内进行外展工作,在街上辨别来自叙利亚的高危难民儿童,安排他们进行心理创伤辅导及支援,防止他们遭受性暴力、陷入变成童工、或被迫未成年早婚的境地。
八月,134名流落街头的叙利亚难民儿童被识别,当中部份是童工。我们为他们提供庇护所,帮助他们找寻失去联络的家人,向他们提供心理创伤支援。同时,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举办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及工作坊,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在导师引导下活出坚强。
身处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人数及相关报告
保护高危难民儿童工作队伍的最新进展(黎巴嫩)
教育工作队伍的最新进展(黎巴嫩)
文/整理:联合国难民署公众教育及传讯主任-覃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