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本被当作一个临时停驻点,现在扎亚特里难民营成了120,000人的家,当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这使它成为仅次于肯尼亚达达布难民营的世界第二大难民营。
扎亚特里难民营,约旦,7月29日(联合国难民署)—— 整整一年前,一名53岁,名叫Issak*的叙利亚难民出现在黑暗中,越过叙约边境。当晚,跟在他身后的还有约450名难民。这些精疲力竭,心怀恐惧的人是崭新的扎亚特里难民营的第一批居民。跨过边境再往里走十几公里便是这个难民营的所在地。
一年后,扎亚特里难民营成了120,000人的家,当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这使它成为仅次于肯尼亚达达布难民营的世界第二大难民营。它原本被当作一个临时停驻点。 「我曾经以为一个月后我就可以返回叙利亚,」Issak回忆道。
那时候,零星的帐篷在地上点缀,没有道路,也没有电。今天,它们在眼前纵横交错,充满整个景观,人们熙熙攘攘,扎亚特里难民营已成为约旦最大的市中心之一,而且它的生增长似乎没有尽头。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大篷车公园,有超过17,000辆车为叙利亚人提供庇护之所,而最近的资助来自科威特。每天早晨有成百上千的包装面包被分发,亦有有数百万公升的水由卡车运到这片旱地,数以千计的厕所和淋浴设施已经建成。
超过270位约旦老师由90个叙利亚助理陪同在难民营的中、小学授课。已有33个供儿童游玩的空间建成。约1000间商店分布在扎亚特里的街道上。每天有10个孩子在营内出生。此外,成上万的儿童已经接种了麻疹疫苗。
建立和扩展营地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相当于在一年内建造一个英国剑桥或美国法戈一样大小的城市。此外,营地资金和人手都不足,而安全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这一年真是百感交集。」难民署驻约旦代表Andrew Harper说。 「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但需求却仍是庞大的。」
然而,大多数扎亚特里的叙利亚难民与难民署及其合作伙伴一起工作,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到最好。由于叙利亚冲突没有缓和的迹象,难民们已经开始了他们自己的事业,有些甚至建了小型喷泉,作为对他们家乡的思念。难民领袖和社区成员参与一切工作,从健康委员会,垃圾收集,到电力网络的安排。
一位名叫Gassem的难民,在忙着打理数周前刚刚建成的花园,花园里的豆子,玉米和番茄已经开始萌芽,一只小鸡在他的大篷车附近游荡。 「我想再次看到绿色植物。」这位24岁的年轻人说。半年前,在他逃离家园时,是叙利亚城市达拉拉的一个菜贩。 「绿色让我想起家。」他说。
看着大炮的雷鸣和迫击炮火依然在边境肆虐,他知道,扎亚特里暂时仍会是他的家。 「战争越来越糟,能来这儿,我们非常感激。」他说。
这些抛下了一切的叙利亚人,试图在这儿正常地生活。在扎亚特里的主要通道、被称为香榭大道的大街上,28岁的Mohammed已经开设了自己的五金店。尽管利润微薄,他仍然会施予一些钱给寡妇和身有残疾的人。
他把他的所作所为看作回馈社区需要的一部分。 「8个月前,情况不好,但现在我们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在营地找到工作,而我们在与社区组织一起工作。」他说。
建立扎亚特里难民营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减轻约旦收容家庭的负担。这些收容家庭开放自己的家,收容了成千上万绝望的叙利亚难民,而挤在难民收容中心的难民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越过边境,逃离暴力,到此寻求安全。
安全作为一件奢侈品,在新抵达的34岁难民Fatima*身上尚未遗失,她登记成为难民还不到24小时。她的家乡Babel Amar遭到炮击后,她就带着她七名子女逃到这里。他们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每个停留站,所遭遇的都是战火。
在跨越边境来到扎亚特里营地前,他们迁到了叙利亚的沙漠地区,在那儿依靠当地居民给予的食物和水维生。 「我们仅仅是在上帝的怜悯下活着。」她说。
*名字为保护隐私而取化名
Greg Beals于约旦扎亚特里难民营
义务翻译: Grace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