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难民署公布了在中国举办的首届大学生诗歌比赛的获奖者及作品名单。
今天,联合国难民署公布了在中国举办的首届大学生诗歌比赛的获奖者及作品。
联合国难民署与新浪新闻、十点读书共同发起此次诗歌创作征集活动,以纪念联合国难民署成立70周年。此次诗歌大赛以“回家,回家” 为主题,鼓励大学生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围绕全球流离失所问题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创作,希望唤起人们对 “家”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既有对当下的审视、对和平的向往,又有对他者的爱悯,以及人类共同命运的远见。
联合国难民署收到了来自国内外80所大学的数百首作品,参赛者们通过诗歌传达了有力的思考和呼吁团结的信息,为和平之路点亮希望。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西旺卡·达纳帕拉表示:“对于全球超过8000万被迫流离失所者而言,家意味着安全、温暖与希望。新冠疫情让更多的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家的重要和无法回家的痛苦。同理心对消除污名和歧视必不可少,也是促进被迫流离失所者融入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次比赛的主题和我最近思考的问题很接近,面对他人的苦难,我能做什么,我应该知道些什么?”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柯舒麟说:“诗歌或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呼告,就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唤醒人们对国际或社会问题的意识并激发行动。联合国难民署的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全球被迫流离失所的问题,有所反思,有所警醒,也许也就有所行动,最终有所改变。”
青年诗人戴潍娜、杨庆祥、卢桢、李宏伟、冷霜、罗曼参与了此次比赛的初评。著名诗人西川、欧阳江河、学者戴锦华和戏剧导演孟京辉担任终审评委,选出了最终获奖作品。
联合国难民署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公众对被迫流离失所这一议题的认识,并与合作伙伴一道,鼓励年轻人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表达善意。
新浪移动社交媒体部总经理杨焱鑫说:“同学们投寄的诗歌优美、感人,既表达了在疫情期间对于家的依恋,也传递了对被迫流离失所者的同情与支持。这是我们第一次与联合国人道援助机构举办诗歌比赛,我们愿意与联合国难民署及年轻人一起,用艺术介入思考和行动,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很高兴能够共同发起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十点读书致力于打造美好文化生活平台,坚信阅读绽放人生,而诗歌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也期待让诗歌给大家带去更多温暖和力量。”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说。
获奖作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奖杯和小米10青春版手机,以表彰他们的热情和创意,以及为提高被迫流离失所问题的关注度做出的贡献。
获奖信息:
《绝对的静止》 葛希建 南京大学
《我们》 柯舒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吹芦管》 陈歆 海军军医大学
《一只黑皮靴》 张毓琦 中央财经大学
《一个流浪的人》林依如 井冈山大学
《归乡记》 韦子轩 南京大学
《安娜卡列尼娜》 舒泽浩 中央民族大学
《斑鸠和蜡烛的荒原》 杨雯婷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死去的地方便是我的家》 杨堤波 澳门大学
《我所感受到的,都与你有关》王文芳 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