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达妈妈」在难民营内(图右),为逃难到这里的儿童准备稀饭。
清晨,雾气消散了,但战争的阴霾仍未退去。
位于在喀麦隆Gado-Badzere的难民营,这里收容了大量来自中非共和国的难民,当中包括了大批年幼的孩童。在阳光映照下,一张张小小的脸蛋清晰可见,小孩子伸伸懒腰,睁开大大的黑眼睛,慢慢步向位于营中非常显眼位置的一间小棚屋去。
小棚屋是难民艾达玛哈马杜(Adama Hamadou)所建立的小小王国。这位31岁的难民,是这里的大厨,这个大清早,她正于灶头前的大锅忙过不停。不过,煮食的工作,并非艾达玛的唯一任务,她还要照顾10名因父母在战争中离世,又或家园尽毁的小难民,他们年龄由仅得18个月,到最大的也只有16岁,他们给了艾达玛一个昵称──「艾达妈妈」。
这些小鬼头,年纪小小饱历战乱,但仍不失童真、显现直率的一面。 「我已吃过了早餐,但这里的粥真的太好吃了!」年仅七岁的伊巴谦边吃边喊道。不过,背著书包十二岁的哈马,情况便完全不同,「我的妈妈病了,不能煮给我吃。」由于这个饭堂位于难民营的中心位置,早上的时间,前来吃餐的人从四面八方走过来,他们不是长者,便是有需要的人,他们都是这里的常客。
「艾达妈妈」来自中非共和国,在家乡以黄金交易谋生,但战乱令她变成一位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正需要在营内找一名厨师,我经过两个星期的试用期后,便正式获聘,」她自豪地回忆道。 「有一天,一名红十字会的协调员找我,在她的怀里,有一名婴儿,家人已被杀害,是个无人照顾的孤儿。」这件事,令她更感到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下去。这位育有三名子女的单亲妈妈,便在这里开启人生的另一个旅程。
每天早上5点醒来,直到上床就寝的那一刻,「艾达妈妈」每分每刻都在照顾着孩子们。今天,将会格外繁忙,因为有62名难民从边界附近的中转站到达,她要为刚到达的难民们准备一顿热饭。为此,她匆匆赶往市场购买食材,没多久一辆载得满满的电单车便驶回来,阿达玛又要再披上围裙,让香料和燃烧木头的香气再次充斥着小棚屋内。
非洲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但「艾达妈妈」作为「一家之主」,对于这个「家」推行一套独特的规则,她是一名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因此,男孩在这里,不能白吃白喝,还必须协助打水。 「他们不想挨饿,便要懂得照顾自己。我也会疲累,我也要休息,我不可能做尽所有的工作。」
每天繁重的工作让「艾达妈妈」透不过气来,难得有闲暇时间,也只能祈祷或聆听手机音乐。 「有没有上学又或者踢足球啊?今日返学学会了什么呢?」到了中午较后时间,她会和小朋友们轻松一下,谈谈天,说说地,逗他们开心。当然,有时小孩子们都有顽皮的时候,甚至大打出手,她又要介入调停。转眼又到了准备晚餐的时间,「艾达妈妈」又要埋首灶头了。
夜幕低垂,「艾达妈妈」会变成另一角色,就是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静心聆听小朋友细诉他们在家乡的故事。临睡前,再说说故事,让这班逃出战火的小孩,能够安然入睡。艾达玛不相信奇迹,但相信终有一天能回返回中非,亲吻祖国大地。但在这天来临之前,她承诺每一天都会守护着孩子,让他们重新适应新生活,抚平战争的伤口。
战争使人绝望,但人与人之间,总能找爱与关怀、找到希望的曙光!
文:刘浩俊-联合国难民署义工
编:覃咏欣-联合国难民署公众教育及传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