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南苏丹难民格迪特希望有一天能像飞机一般翱游天际。
物件的价值,在于它所寄托的种种回忆、意义和盼望。
南苏丹自2013年爆发内战,接近20万名难民为了保存性命,不惜放弃一切逃到埃塞俄比亚甘贝拉地区(Gambella Region)。他们在联合国难民署的难民营重建新生活,却在猝不及防的瞬间蓦然回首,原来有些失去的物件就像心坎一个无法填补的洞。
小男孩格迪特只有11岁,当枪手射杀他的同学和亲人时,他躲于河床,在身旁流过的河水被血染红,一瞬间,他的童年突然被家乡的内战夺去。来到埃塞俄比亚Kule难民营,一场大火把他们临时栖身的帐篷吞噬。格迪特及时被邻居救出,但他们的食物、床铺、书本,还有母亲售卖热茶和面包赚来的金钱,统统湮没在火海里。格迪特透过手中那架由空油罐改装而成的自制飞机,想像自己仍然可以有理想,有一天能像飞机一般翱游天际:「我喜欢飞机,因为它们能自由自在游走各处。我希望前往很多地方,例如美国;我也想回到南苏丹,因为那是我的国家。」
在埃塞俄比亚Pugnido难民营,妮雅博芙与她的孪生姊妹始终无法抹去南苏丹大屠杀的回忆──校园内传来连串枪声,妮雅博芙在学校里躲藏了三日,守候到父母前来营救;回到家中享受了两日静好时光,原来和平只是错觉,「当场面再次变得纷乱,没有时间去想裙子了。」九岁的女孩怎会不爱美?身上只有不称身的捐赠衣服,妮雅博芙坦言挂念家中的衣服:「我最挂念那条黑白色的裙,从前我在上教堂和上学时都会穿起它,那使我感到快乐。」但愿立志当教师的她日后回到学校,那里不再是杀戮战场,而是她带着美丽身影守护学生的安全港。
从信件、照片到影像,我们都喜欢把记忆加以保存。 21岁医科学生高安的手提电脑,当然能满足收发电邮或社交网络等功能需求;使它不可取替的,却是那片深藏记忆的汪洋,「它对我的意义深远──我的所有文件、私人事情和秘密,还有与朋友的对话,统统都在里头。」可惜,当他的家乡Malakal爆发暴力冲突时,连捡拾记忆也变得奢侈。来到埃塞俄比亚Kule难民营,高安甚至无法继续学业,但他决意要将残酷现实转化为更多美丽记忆——照料菜园的同时,还帮忙建造学校,让自己和他人能尽快接受适切教育。
13岁的妮雅露从前在南苏丹每天上学,得享温饱;可惜战乱过后,这些平常日子仿佛遥不可及,香气四溢的面包只存在记忆里。在埃塞俄比亚Leitchour难民营这片收容了45,000名南苏丹难民的平原上,有接近一成5岁以下儿童因逃亡期间抵冷挨饿而营养不良,包括妮雅露的1岁妹妹苏珊娜(Susanna)。母亲不忍看见女儿们受苦,努力搜罗洋葱或汤汁混入寡而无味的小麦给孩子;妮雅露更瞥见母亲在她们饮用水洼污水时流下泪来,「那颜色相当恐怖。我们尝试用裙子排走部份污泥,味道依然令人作呕,但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了。饮用后我们更会感到晕眩,这或许是因饥饿造成。」
当暴力冲突和内战发生,逃难只有一个目的─ 生存下去,所有身外物不论有多重要、多宝贵都只能留在被迫离开了的家,以往生活中一件件平常事物都变成遥不可及,生活不再一样。
阅读更多
UNHCR Tracks – The Things They Left Behind(英文版)
文:联合国难民署义工-Vaso Chun
编:联合国难民署高级筹款经理-成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