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署今天發起全球性的「I Belong」行動,目標在10年內解決「無國籍」狀態問題。
即時發放
聯合國難民署今天發起全球性的「I Belong」行動,目標在10年內解決「無國籍」狀態問題。目前全球最少有1,000萬名無國籍人士,每10分鐘就有一名嬰兒在無國籍狀態下出生。在欠缺國籍的情況下,他們時常無法得到國家向公民提供的基本權利及服務。這是一個禍害深遠的法制空隙,導致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士缺乏國籍,以及伴隨而來的人權保障。2014年標誌着《1954年關於無國籍人士地位的公約》制定60周年,它連同《1961年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雙雙為解決無國籍問題提供國際法律基礎。聯合國難民署相信,無國籍並不像各國政府現今面臨的其他眾多問題,只要有足夠政治意志,我們就能在有生之年解決無國籍問題。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聯合國難民署特使安祖蓮娜.祖莉連同全球超過20位名人及意見領袖,今日在英國《衛報》發表公開信,表示自聯合國首次締約保護無國籍人士的60年後,「目前是時候解決無國籍問題」。
公開信中指出:「無國籍意味著一個沒有教育、醫療保障或合法就業機會的人生……一個沒有行動自由能力、前景或希望的人生,無國籍狀態並不人道。我們相信目前是時候結束這種不公義。」
聯合國難民署特使安祖蓮娜.祖莉是首批聯署人之一:「處於無國籍狀態代表着你和你的孩子沒有法律身份、護照及投票權,接受教育的機會也相當渺茫。結束無國籍問題既能糾正這些可怕的錯誤,同時讓有關國家運用這些無國籍人士的能量及天賦,團結社會上下。對各國政府而言,終止這種排斥狀態既是責任,也是機遇。」
在大部份情況下,無國籍問題是因為因種族、宗教或性別歧視而來。目前仍有27個國家拒絕給予婦女與男性平等,將國籍「傳承」給她們的孩子,造成禍延好幾個世代的無國籍連鎖效應。此外,無國籍、流離失所與區域穩定之間確實是互為影響。
聯合國難民署發起是次行動的同時,也喜見國際社會就無國籍問題的取態出現轉向徵兆。短短3年前,僅有100個國家簽署了兩條有關解決無國籍問題的國際公約──《1954年關於無國籍人士地位的公約》及《1961年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至今,已經有144個國家成為締約國 [1],使該國民眾終受相關保障。
然而,取得進展的同時亦湧現新危機。例如敍利亞內戰不但逼使數以百萬計平民淪為流離失所者和難民,也令無國籍危機日益加劇──自2011年起約有51,000名敍利亞難民兒童在國外出生,當中超過7成並未辦理出生登記。由於敍利亞法例只容許新生兒繼承父親的國籍,當現實中很多父親在戰亂期間失蹤,導致這些兒童難以證明他們是敍利亞公民。
聯合國難民署是次與「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合作推動「I Belong」行動,希望引起全球關注無國籍問題帶來的終生深遠影響。本着支持社會行動的精神,Benetton為是次行動打造創意內容並製作網頁。隨着行動正式展開,上述的公開信將會於網頁內轉換成網上聯署,目標是收集1,000萬個簽名,支持在10年內解決無國籍問題。
聯合國難民署今天亦發表了一份關於無國籍問題的特別報告,指出整個現象釀成的人道禍害;以及一份列出10點措施的全球行動計劃,從而解決眼前的重大危機,並確保未來沒有孩子誕生於無國籍狀態。
古特雷斯表示:「無國籍狀態使人感到,他們的存在就像一種罪名,我們擁有歷史性的機會在10年內剷除無國籍問題的禍根,並為數以百萬計的人再次帶來希望。我們不能承受這次挑戰的失敗。」
在部份國家,無國籍問題在政治上仍然充滿爭議;另一邊廂,解決辦法或只是簡單如修改該國有關公民身份法例的一些字眼。過去10年,立法及政策轉變已經促使超過400萬名無國籍人士取得國籍或使其國籍獲得承認。例如在孟加拉,高等法院於2008年作出裁決,承認30萬名無國籍的操烏都語人士獲得公民身份,結束世代以來的絕望。在科特迪瓦,無國籍問題是持續超過十年的武裝衝突的根源之一,直至該國於2013年推行法律改革,終使國內很多長期居留的民眾得以獲取國籍。在吉爾吉斯斯坦,超過65,000名前蘇聯公民自2009年起得以獲取或確認其吉爾吉斯斯坦公民身份。
[1] 截至2014年11月4日,《1954年關於無國籍人士地位的公約》共有83個締約國,《1961年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則有61個締約國。
附加資料
有關聯合國難民署「I Belong」行動的更多資料,可登入ibelong.unhc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