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里不同族群的人们合力耕种。目的是帮助他们消除彼此的恐惧和猜疑,并带来更多农作物收成。
缅甸孟都县,12月29日(联合国难民署)– 这班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了18个月,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交谈。这事源于2012年缅甸若开邦发生了不同族群间的暴力事件,之后若开邦北部原本穆斯林和佛教徒共同居住的村子便一分为二。尽管他们没有受到冲突的直接影响,村民却活在恐惧和猜疑中。
但是他们也无法否定世世代代所接受的现实。 「这个村子里的人需要互相依靠」一个若开邦村里的少数民族妇女Khine Myat San这样说道,「若开邦的女人们通常在穆斯林的村子卖蔬菜,而穆斯林男人也经常受聘于若开邦家庭。」
在这全国第二贫困的县市,水稻种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穆斯林和佛教徒两大族群一直在农业和贸易上相互合作。幸好,他们的领导人知道保持和恢复以往联系的重要性,并且在一些地方逐渐恢复并加强两方对话沟通。
作为混合「农业社团」成员之一,Khine Myat San在说起她为促进和谐环境和提高村里经济利益时非常自豪,她的社团今年收到了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农耕机器,部分原因是为了促进暴力事件之后相方和解和共存。而是次暴力事件已导致超过14万人流离失所。
区域里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进一步的交流互动, 联合国难民署已就这方面和许多族群负责人进行讨论, 并在2014年早期召开了一场会议,使得所有的族群代表能够着手制定互相合作的基本原则,这是一年半以来穆斯林村民第一次重踏若开邦的村庄。
回忆起那场会议,社团成员都说那是值得欢乐的一刻。 「刚开始我们都害怕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看见对方,我们就放松了,会议也进行得很好。」社团成员Osman Johar* 说。
今天,农业社团成员在村庄管理员的房子里聚集,指出彼此沟通的重要性和好处,他们也很感激联合国难民署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当问到他们多久开一次会,他们看着对方并放声大笑说:「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对方,所以我们不需要约定时间开会。」
6个村庄已受助于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农业援助,并提高了收入。从今年年初开始,联合国难民署共提供了18台小拖拉机,6台碾米机,6台收割机,12个水泵和45吨肥料,帮助了超过800名农民。
村民们以前一直依赖人力及畜力去耕作田地, 而农业机器的引进帮助增加他们稻米的产量,同时也提醒他们需要通力合作。
这个项目首要对象是那些面临灌溉问题的社团,他们仅有少量资源在旱季时种植冬作物。像水泵这样的设备能让种植成本降低,并且改善灌溉问题。
因着这两个族群积极合作的成功案例,另外有10个项目已经得到地方政府批准,所需机器会在1月运送给社团成员使用。
为了推动族群间的和解,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人们期待像这样的项目能够播下双方对话的种子。正如Khine Myat San观察到的,「我们需要同心合力,如果我们孤立自己过活,就容易会有误解,暴力事件也可能再次发生。」
* 化名,以保护被访者
义务翻译: Yi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