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凉快的周日午后,在孟加拉达卡的日内瓦营内,一群人挤在营地狭窄的通道上,紧盯着萤幕上正在转播的世界杯板球赛,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赛事。
达卡,孟加拉,2月23日(联合国难民署) – 一个凉快的周日午后,在孟加拉达卡的日内瓦营内,一群人挤在营地狭窄的通道上,紧盯着萤幕上正在转播的世界杯板球赛,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赛事。几个男孩按过去传统,在脸上跟胸前彩绘了巴基斯坦的国旗表示支持。
在1947印巴分治期间,成千上万使用乌尔都(Urdu)语的人民自印度迁移至当时的东巴基斯坦。至后来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并在1971年宣布独立,因部分操乌尔都语人士在战争期间投靠巴基斯坦,使其余留在孟加拉境内的人因而面临暴力胁迫,不得不迁居到城市内的营地。营地当时设立的目的,是为预防多数与少数民族间的冲突。
在2006,孟加拉境内有116 个营地或安置中心,容纳约15.1万名操乌尔都语的无国籍人士,另有约10万人在营外生活,亦无任何国籍。在国内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凭借着法院的判决,孟加拉今日的无国籍者人数已大幅降低,也成为国际社会间降低无国籍人士议题的重要典范。
日内瓦营内目前安置有三万名乌尔都语人士。在这个周日的午后,大家都专注在板球赛事,全然不知身旁走过刚结束工作返家,两名年仅20岁的妇女Nahid Parveen与Shabnaj Akter,在他们族群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两人在由侯赛因(Khalid Hussain)成立的法律协助中心工作。侯赛因是居住在孟加拉的营地的乌尔都语人士中,最早取得律师资格的人之一。他在营中学习至第八级,然后转往以孟加拉语授课的公立学校就读。除了课业压力,在学期间常会受到同学的嘲讽或欺负,与他同期的朋友最终只有四人能成功完成学业。
侯赛因与朋友在1999年成立了乌尔都语族群青年会,致力为该族群人士争取孟加拉国籍。两年后,候赛因与其他九名乌尔都语人士共同递交了法令诉请状,要求确认其国籍权。
最高法院在2003年做出判决,判定他们享有国籍权并指示政府为其登记投票权。最高法院的裁决对侯赛因及整个族群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说: 「这个裁决改变了我的人生。」
联合国难民署随后积极推动国内支持者、国际社会、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在2008年,最高法院进一步裁定,所有乌尔都语族群依法均为孟加拉国民,并指示政府将所有人纳入选举名册,并核发身分证明文件。此裁决终结了孟加拉境内超过三十万名乌尔都语人士的无国籍状态。
为此,孟加拉的成功经验成为了联合国难民署发表,来自亚洲、欧洲、及拉丁美洲的七个案例的卓越实践报告的第一篇。题为《解决现今主要无国籍状态问题》报告,正好呼应联合国难民署十点全球行动计划的第一点,为#IBelong 行动于2024年终结无国籍状态问题的一部分。
孟加拉的例子证实通过政治决心与行动,以及来自联合国难民署及其他各方团体的技术建议和目标倡仪,可以成功改变成千上万无国籍人士的处境。
侯赛因在孟加拉成立了少数族群评议会,帮助营内居民了解自身的权益。该组织目前共设有六个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免费服务。侯赛因说: 「我们协助居民取得出生证明、护照、牌照、身分证等文件,并教导他们相关的规定。」
这份工作让Parveen感到自豪,也为她在族群中赢得了尊敬。她说: 「我常在路上受到大家的热情招呼。」Shabnaj Akter目前一边念书,一边在事务所担任兼职法务助理。她有许多操孟加拉语的朋友。她说:「虽然我住在营地里,家中非常狭窄,我的朋友依然不介意来拜访我。虽然我使用乌尔都语,我却从未感到因此而遭受歧视。」
虽然该族群终于获得国籍,政府仍有许多需要持续努力,协助这些国民改善生活。许多乌尔都语人士仍然过着极为贫穷的生活,未能获得基本服务,因为这些服务尚未于该区提供,或他们未达法律或行政的要求。
以申请护照为例,许多居住在营内的居民因无法提供符合规定的地址证明而被拒绝。接下来的挑战是促成他们无阻碍地获得公民权利,让他们能够如其他孟加拉国民一样享有平等机会。
义务翻译: Peiling Lee